封伯脸色也凝重,答道:“主子岂能不知道这点?主子会这样安排,当然是因为这是最好的安排。便是有危险,有主子在的话,也能尽量减到最轻。”
他知道庆伯是想将小殿下隐蔽送回京兆,以减少变故,但是谁知道小殿下的行踪就一定隐秘?况且回到京兆之后遇到的局面,同样十分重要。
主子必定已经考虑到这种种了,但是主子还是决定带着大家一同返回,无他,是因为有一千二缇骑、有主子,这样的队伍才是最强大的。
分散了,反而更容易受到冲击。
庆伯默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们跟随厂公良久,当然不会因为有危险而止住脚步,现在担忧的不是会遇到什么危险,而是要做好应对危险的最充足准备。
封伯拍了拍他的肩膀,笑了笑道:“无须担心,担心是最没用的东西。相信主子,京兆总要回去的,我都不知道多想早点回到家中了。沈直种的那些桂花,回到去就可以闻到了吧。”
城西汪府四时鲜花不断,从缇事厂退下来的人进入汪府之后,差不多都会种花的手艺,沈直所种的便是桂花。
他们此行返回京兆,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了,如此想着,封伯心中便有些急切了。
江南道当然是好的,但是京兆城西的汪府才是他的家。——他年纪大了,以后还是留在宅中养老了,跟随主子外出的事情,就交给唐玉这样的年轻人吧。
“怕什么,危险荆棘我们又不是没有遇到过,且沉着应对吧。”封伯又再劝慰道。
离开庆伯这里的时候,封伯下意识抚了抚腰间,碰触到熟悉的物件时,忍不住扬了扬唇角,脸上的凝重都散了些。
雕刻的小马还剩下打磨了,回到京兆之后他就专心做这个事情了,以后……以后小主子肯定会喜欢的。
若是小主子喜欢,他以后还会为小主子雕刻更多这样的小马,毕竟,他现在手艺好多了。
不过在此之前,得先把江南道这里的情况处理好了。
第969章 满意
接下来的两天,大雨仍然下个不停,汪印和叶绥他们已经换了一个处所,去了一处地势更加高的宅子。
叶绥静默地看着漫天雨水,心头一片怆然。
这样的雨势,这样的时间,她已经知道前一世的江南道洪灾仍旧会出现……现在她只希望年初就开始的水利设施能够稳固一点,常平仓的储存能够充足一点。
不至白骨遍山野,不至千里无鸡鸣。
从缇骑所禀的每一个情报看来,情况比她前世所知道的要好一些,不,好很多。
大雨冲垮了钱塘河道,淹死了许多人,但是因为有工部侍郎沈醉山在,因其经验丰富、筹措得当,江南道其他河道虽然有洪灾险情,却始终没有奔溃,这给了江南道百姓一丝希望。
同时,因为有户部侍郎何介在,常平仓意外地还有充足的粮食,也不详前世那样全部都是空仓,因而灾后的百姓得以安置、江南道并没有像前世那样动乱起来。
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江南卫士兵反应异常迅速,几乎是在洪灾刚刚出现的时候,士兵们便开始进行救灾了。不然,钱塘百姓的转移、安置就是巨大的危机。
这是叶绥所知道的事情,是比前世好的存在,至于岭南卫士兵的调动、汪印的顾虑,她并没有发觉。
纵然不知道士兵调动的事情,她也知道这一次返回京兆,路上会遇到多大的危险。
不管是半令,还是她,或是云儿,都是有心人最在意的目标,而现在这些人想尽办法逼他们返回京兆,必定是有所图谋,而且是一定对他们不利的图谋。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拖延了他们返回京兆的时间,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对这背后设局的人来说,又是怎样呢?
此刻在京兆寿康宫,内侍何英匆匆走进殿中,向贤妃禀道:“娘娘,情况不太好,在狱中的裘恩突发疾病,定国公世子将其带走了,说是要治好再问罪。”
这个事情发生得突然,前去狱中将人带走的乃是长公主府的长史赵奉,因而宫中的内侍根本就不敢阻止,当何英得知消息的时候,裘恩早就出宫了。
长公主虽然薨了,但是公主府还在,驸马还在,驸马还是定国公世子爷,何英便是早早就知道了赵奉前来带人,也断然不敢阻止的。
只是,定国公世子为何要带走紫宸殿的内侍呢?
这个疑问,也浮现在贤妃心头。
定国公府向来不理朝事,但到了世子齐适之这里就例外了,偏偏皇上还对其十分信任。
因为当初对长公主下毒的事情,就算贤妃笃信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心中都难免有些虚,凡事都会尽量避开定国公府。
她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关头,定国公府会有所行动,他们将裘恩带走是为了什么呢?是想保住裘恩,还是别有用意?
贤妃的心一时有些急跳,但是一想到现在还在昏迷中的永昭帝,心便定了下来。
只要皇上还昏迷着,只要还是太子监国,那么不管定国公府想做些什么,都无需担心。
当她接到另外一个禀告的时候,少有地“哈哈”大笑出声,冷淡的脸容也明显带了起色。
“娘娘,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何事如此高兴呢?”何英弯腰问道,脸上同样堆出了笑容。
贤妃笑容稍顿,看了何英一眼,笑说道:“江南道暴雨持续,洪灾已成,这是大好事。”
这一场洪灾,当真是意外之喜,那么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更加容易了,老天都在助她!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她手中,若是这一次还不如愿,那也太说不过去了……哈哈。
第970章 周全准备
江南道的大雨仍在持续,正如汪印所料的那样,鉴于灾情紧张,江南卫士兵又再出动了三营,都分散前往杭州府、苏州府各地去赈灾。
江南卫前后六营士兵,再加上岭南卫的两营士兵,共计八营差不多有一万士兵。这么多的救灾士兵,当然极大缓解了官府的压力,使得救灾卓有成效。
有关江南卫士兵的动静,被晏千钧和别的缇骑一次又一次禀至汪印跟前。
沈肃已经见过岭南卫两营士兵了,这两营士兵没有分散,而是按照原来的士兵组成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