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舌尖上的神豪 > 第481章 逍遥自在(大结局)

第481章 逍遥自在(大结局)

舌尖上的神豪正文卷第481章逍遥自在许多城市都有城隍庙,但上海这里,供奉的神灵不太一样。它由金山神庙改建而来,保留了原先的捍海之神霍光,后殿则供奉着上海城隍神秦裕伯。1937年,民众又将清代民族英雄陈化成入祀,形成“一庙三城隍”的格局,再加上阎王、观音、财神、月老等各路神灵,一年到头,宗教节目层出不穷。元旦的“烧头香”,正月十五的灯会,二月二十一日的城隍诞辰,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出巡等等,全是沸反盈天的热闹活动。

赶庙会的人一多,自然有不少商人聚集于此,叫卖各种香烛经书、日常用品。吴淞、川沙、三林塘等地的厨师闻风而来,开起茶楼酒肆、餐厅面馆。小摊小贩更是繁荣兴旺,沿街叫卖,煎炒烹炸,硬是把一座神仙庙宇,熏成了烟火气十足的小吃盛地。

这里成了上海市民生活的中心。老人喜欢在湖心亭茶馆喝茶、听评弹,精打细算的主妇会来采购日用品。而对小孩而言,有零食的地方就是天堂——据民国名医陈存仁回忆,一个铜元的百草梨膏糖、两个铜元的酒酿圆子、四个铜元的面条配上“又大又厚”的肉,是当时小孩对于老城隍庙最深刻的记忆。

在那段娱乐活动贫乏的年代,城隍庙就像一个本土的梦幻游乐场,供应着廉价的热量,浮华的享乐,和最世俗的城厢风情。

这样热闹繁华的城隍庙,自然被外地人目为上海市井风貌的典型。哪怕在交通没那么发达的民国时期,这里也少不了外地人——甚至外国人——的身影。1933年,楼适夷《城隍庙礼赞》中如是说:

四五十部黄包车,接连地由小东门长驱西进,车上坐的都是高鼻子,蓝眼睛的西洋人,据说是外国来的什么观光团,往城隍庙去观光的。外国人毕竟聪明些,他知道沿外滩一带的高大的白石房子,霞飞路的绿灯红楼,都只是上海的皮毛,要真正地认识上海的心脏,就得上城隍庙去。

八十多年后的今日,依然有许多洋人专程驱车前往城隍庙观光。可惜时过境迁,如今的城隍庙,已成为一个将炸鸡排、大虾球和生煎包并肩售卖的景点,招牌一摘就能冒充任何地方的夜市。

天南海北的方言充斥耳畔,而仅存的上海口音,大多来自于不耐烦的服务员大妈。

提起城隍庙小吃,永远绕不开这家店。上海人将有馅没馅的统称馒头,而南翔馒头店,卖的就是小笼馒头,亦可简称“小笼”。

南翔馒头店是一个阶级社会的完美缩影,一栋三层楼,分为五个等级,门槛是赤裸裸的金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外卖大风云躺着就变强了我在荒古捡属性浴火情潮娱乐圈之恃爱逞凶宠妻成瘾:总统大人请自重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情之所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