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重入苍茫 > 第四十七章 刘家大院的故事(二)

第四十七章 刘家大院的故事(二)

第二次闹分家是辛亥革命期间,那一年清朝垮台了。皇粮国税不收了,刘玉升召开全族大会,他说眼下孙中山闹革命推翻了满清,不交皇粮国税了,这是咱们发财的好机会。咱们有枪有炮还能看家护院,还能防土匪,刘家大院儿又坚持了十八年,这十八年是刘家大院最富裕的时期,也是谁管事谁贪污的最严重的时期。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刘家大院在官府和地方大户家长的支持下开始分家,分得很公平,还留了十顷良田作为公祭祖先之用(每年七月十五祭祖、宴会)。光阴如梭,伪满时期民不聊生,又是抓劳工,又是抓经济犯,刘家祭祖仪式简化只是磕磕头,烧烧纸罢了。那十顷祭祖的良田也给了刘氏一位老光棍娶媳妇用了。光复以后划分成分,刘家大院里的人家基本划为了地主、富农。

注:刘家大院形成于清朝咸丰年间,解散于一九二八年,是富甲一方、家登高厚的家族,最兴旺时有良田四百多垧。玄武湖周围到哈达湾、江北从东沟村到红石砬子都是他们家的土地。然而最初却是由赤贫的农人发展而来。现在的上官村四周还有原来院落的地基,最兴旺的时候大院内有宽阔的街道,有大四合院五座,每个四合院有正房十间,厢房十到二十间,另有仓库院、大车院、牲口院、家禽院、打场院(打谷场地)、还有榨油厂、木工厂、酒坊、粉房、糕点厂。所有这些院落被大围墙围住,高高的围墙上有四座炮楼,大门外有影壁,总体规模就是现在西上官村的面积,院内设有大食堂,长七十米,每餐可供上百人吃饭,还有小食堂,是为客人准备的,餐桌和椅子都是长条形的,碗盘全是木质的(据说不容易摔坏)。大院设有私塾,除自家子女上学外,外族的学生也可以来上学(据说收外人的学费)。院内有大车十多辆,马、骡、驴、牛、羊成群。在上马河村和三陵村建有榨油房,控制着宁安南片的食用油业,在这两个地方还有木工厂、酒坊和糕点厂,在东京城(现渤海镇)繁华地段有商店,出卖他们自家的产品和紧俏商品以及当时最时尚的服装(经理从俄罗斯、日本、沈阳、上海进货);还是宁安一些商店的股东。江北(上官村后面就是牡丹江,牡丹江北岸被称做江北)建有供乞丐、流浪汉居住的慈善房,能容纳一百多人吃住。所以庄主刘君启、刘玉升(两个族长)有刘大善人的美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海侯六匠之沧海遗墟重生从传奇开始漫威世界的暗殿骑士我从仙界归来腹黑boss霸宠:逃妻,吻我无限恶骨道我的绳子有雷电侯生的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