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先生却面无惧色,因为此时的太子和三位皇子的激战,由于双方部队没有有效的指挥手段,已经完全沦为混战,这样的情况和武林搏杀没有区别,唯一不利的情况是大先生自己被包围了,而大先生作为武林第一高手,被包围这样的情况,他习惯了。
哈!——
大先生一落地,他就大喝一声,一脚踢了出去。
昂嘶!——
哇!——
但听战马和人的惨叫立刻响起。
但见大先生这一脚踢出,却没有见踢到人和马,但是在他面前的那冲向他的人和马却如遭飓风袭击一样,被踢飞上天,强烈的劲力风压如同他们撞到了一面墙一样,在他们惨叫着落在地上时,不论是马,还是人,已经是骨断筋折。
不过大先生这全力一击也不是随便发的,因为这样的攻击力度非常消耗气力,所以他这样的一击目的其实是为了给自己制造一个缓冲空间。
并且,果然在大先生这样神乎其技的一击下,冲向他的上官永骑兵部队都纷纷让开,都震惊害怕得往他身侧冲去,只有少部分没有看到大先生如此威武一击的人,才冒失的冲向他。
而就在大先生陷阵而战的时候,跟随大先生的武林高手们也一样陷阵在上官永部队的中,但是他们这些人不过百,三位皇子的高手则在保卫皇子,所以并没有起到影响战局的作用,并且也不是人人都能像大先生一样立于不败之地,还是有死于上官永部队的攻击之中的。
所以大先生这些人就算是冲入金水桥后的广场上,杀到了上官永的部队之中,也仿佛是一片激流中的落叶,并不能阻挡激流的前进,被一个个冲垮。
也就是说,上官永麾下部队的战力优势不会因为李正道的急智斩杀逃兵后维持战线而更改,也不会因为大先生等一众武林高手的加入而改变。
这样的情况,李正道早已料到,所以他在大先生走后,待锦衣卫靠近金水桥后,就向身边指挥锦衣卫的孙战将说道高:“孙将军,现在这样的战况,太子部队战力强大,前线迟早会败退,我们锦衣卫上去也改变不了战局。
与其如此,不如我们锦衣卫不过桥,留出桥面到城门的空位,让我们的友军后退撤离。
待敌军杀过来后,因为桥面狭窄,他们无法集群杀过来,所以我们可以斩马腿迎敌,让他们失去战马的优势,然后守卫住这里。”
掌控锦衣卫的人是孙战将,他知道李正道是大先生的弟子,但见他如此向他提议,知道李正道有统兵之能,比自己这样的纯粹的武夫强,所以便朗声命令道:“锦衣卫不过桥,留出桥面到城门的空位,待敌军杀过来后,斩马腿迎敌,守卫住这里。”
李正道之所以不让锦衣卫过金水桥,是因为金水桥前已经非常拥挤,锦衣卫过去并不能平添战力,并且可以预见很快三皇子的部队就会被上官永的部队打得溃败,到时候这两三千的锦衣卫必然会被冲散,然后就是太子部队的一面倒的追击屠杀,与其如此这般的下场,不如守在金水桥边,让上官永的部队无法形成有效的追击力量。
“打不过了!”
“快跑啊!”
……
并且,果如李正道所预见的,三位皇子的部队就算被督战的指挥官们不断斩杀逃跑的人,在部队中勇敢的人被太子的部队斩杀后,就丧失了胆气,也开始溃败起来。
而首先败退回来的,就是三位皇子,但见他们被高手们护持的逃了回来,在李正道留出的空位处,纷纷往皇宫门外跑去。
三位皇子他们逃回的同时,见锦衣卫竟然守卫住金水桥,感到很奇怪?
难道是锦衣卫因为知道他们三位皇子身份贵重,所以打算亡命为他们阻挡太子的追杀?
因为锦衣卫毕竟是皇家侍卫,许多皇家的人还是非常信任锦衣卫的。
接着就是三位皇子的败兵,他们也是丢盔卸甲的纷纷顺着李正道留下的空位处逃向皇宫外。
并且,很快羽林精卫就一个个一马当先的追杀上金水桥,并且奔着守在桥后的锦衣卫们杀了过来,但是此时他们早已经丧失了马速,形成不了对锦衣卫们的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