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琚椿扫了一眼,见自己当场封官也没有人出口反驳,顿时心中满意。这五千东宁军对于手下这些心思各异的文武官员也算是一种震慑。
这个东宁游击之位虽然是他临时封的,但以他的身份和权力,只需要上表朝廷,很快正式的封赏就能下来。如今的大明朝廷对于能打的武将向来是不吝于封赏的。何况东宁军的成立朝廷本身就要给与名分,这种规模的jūn_duì是必须要收为己用的,即使只是名义上的听调不听宣。
其实长沙兵备道李义倒是有心出言,东宁军看起来就来势汹汹,再给他们一个正式的名位,此时平叛大营的武将力量岂不是又强了几分,这对于本来就孱弱的文官阵营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
可现在岳阳巡抚和长沙知府等文官都不在,他算是在场的有数的可以在军务上跟朱琚椿说上话的几个人之一。
另外的也只有武将之中作为一镇总兵的川军总兵官邓朝,和京营副将徐承信两位有资格和资历跟主帅商讨军务。
前者是此次参与平叛大军唯一一位总兵官,后者虽然只是从二品副将,但出身地位却是不同,即使是楚王也不得不以礼相待。
徐承信便是如今大明少有的与国同休的世袭公爵之一定国公徐家的子弟。
随着末代魏国公徐胤爵在弘光元年降后金被除爵后,徐达后人就剩下定国公府这一系了,因第九代定国公徐允祯于崇祯十七年在凤阳死于国事,全家罹难,隆武帝便选其旁支优秀者继承爵位,现在已经是第三代定国公了,徐承信是当代定国公庶子,因从小好武事,便被送到京营中操练,因为有强大的后台,这小子本身也下了功夫,所以短短数年就升到了京营副将的位置上,成为从二品武将。
所以徐承信这个副将跟一般副将是不一样的。
李义也不指望这两位会跟他持一个态度出言反对,只看这些武将对楚王低眉顺眼如同伺候祖宗一样的态度就知道不可能。
但李义自己也不敢冒然开口。
别看他是一府的兵备道,地位只在知府与藩司衙门之下,一般同级武将都要先给自己施礼,可面对平叛大军的主帅却一点也牛不起来。
不说人家当今皇帝亲叔叔的亲王身份,那是皇家亲王,跟他文官尿不到一壶去,但是皇帝明旨亲封的平叛大将军和西南总督这两个临时差遣却让楚王在这西南数省之地成为权力地位最高的一位。
平叛大将军这武职最高差遣且不去说,虽然也有五军都督府左都督这个正一品顶级的虚职恩赏,赐尚方剑,五品以下官员可先斩后奏,但这些都是武职,一般是不会冒然处置文官的。
可后面那个西南总督的临时差遣就吓人了,此位即是说西南滇、贵、湖广、川、桂五省都在其管辖范围之内,随这总督名号一起的也有一把尚方剑,两把天子剑虽然都是同一级别的,但是无疑在天下官员眼中后一把赐予西南总督的威势更大一点。
如果今天是一位大将军持天子剑斩一七品县官,那么不久之后朝堂之上肯定奏章如雨,天下文官都要弹劾此人诸多罪过。
但如果是一位总督、巡抚亦或是御史这样低品级的文官钦差,以尚方剑斩一两个七品文官只要罪证确凿,或者有足够的借口,顶多会有被斩者的亲近之人反驳喊冤,一般朝廷都不会追究什么。
这就是数百年来文官都在削弱武权压制武人的结果,官官相护这一词更多的都是体现在文官群体之中。
如果换在大汉、大唐时候,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或者御史敢在将军面前大放厥词,早就砍他丫的,就是明初的时候,武人都是建国立功的勋贵,地位还算平等,甚至出于太祖皇帝对读书人的不信任,武人地位还要在文人之上,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长沙兵备道自认为自己身为正五品湖广按察使司佥事,出任长沙分巡道,后又被任命长沙兵备道这个实权职位,即使出了过错也不会被当场斩诛,顶多暂时撤职留待朝廷处置罢了。
但是他也不敢怠慢那位楚王殿下,不然就是自己背后的派系也保不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