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有些意外的看向了韦仁实。
他似乎是以为韦仁实也没有其他的办法的。
见韦仁实这么说来,便又好奇的问道:“却是何法?”
“发行日报。”韦仁实答道。
“日报?那是何物?”李适不明所以,问道。
“日报者,一日一报也。”韦仁实解释道:“所载之事,多为前一日或几日之要闻,又或者前几日之内的其他大事情。将这些要闻、事情加以编辑,客观真实的记录所发生之事,加以评论。又或者刊登其他人之来稿,集录成版,连夜刊印,早晨即上市售卖,则为日报。人们通过阅读日报,可以知晓国家近几日来的情况,看到朝廷又发行了甚么政令,这些政令又是如何实施的。反过来,国君也可以通过日报,看到近几日国家当中发生了哪些大事,也可以知道近日里的趣闻故事,又可从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一些信息。”
“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朝廷的政令会通过日报迅速的被百姓所知晓,百姓的反应也会通过日报迅速的上达天听。如此以来,日报便可绕过百官,直接联系朝廷与民间,互为耳目,朝廷政令不再幽隐晦涩,为百姓所不知,因而为贪官污吏而蒙蔽。也使君王不再深藏宫中,不知道民意若何。”
李适听完之后,想了想,说道:“听韦卿之解释,似是将朝廷之决议,抄作各地各人知晓。不过此物已然有了,难道卿不知有宫门抄么?”
“陛下,宫门抄是朝廷将政令和朝中事情下发到各地州县府衙的,具有官方性质的抄送,它更加偏向于朝廷和各州县衙门之间的政令传达。”韦仁实自然知道宫门抄,又对李适说道:“而臣所言的日报,则是面对民众与百姓,这些非官方的人士为主。其不仅仅有着类似于宫门抄的内容,且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它的阅读群体更加偏向于民间,是让民间知道朝廷做了什么事情,下发了什么命令,又或是各地发生了何事的一个途径。在日报上,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大唐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如此,朝廷的政令,通过日报可以被更多的百姓知道,百姓就可以监督各地官员有没有好好的实施朝廷的命令。而百姓对某一件事情的评论、反应、见解,则也可以通过日报让陛下看到,陛下就可以更好的了解民意,集思广益,而不是受到朝臣的蒙蔽了。报纸可以成为百姓的耳目,了解朝廷的政策,明白陛下的苦心和安排。报纸也可以成为陛下的耳目,了解民间发生了甚么大事,产生了甚么影响,收集来自民间的意见、建议、看法和情况。”
“陛下,有了这东西,朝廷的政令则可以被天下百姓所知道,百姓就不会受到那些贪官污吏的蒙骗,也能够明白朝廷政令的用意。还可以替陛下监督底下的官员有没有照着朝廷的政令去做。退一步说,就算是当地的官员没有执行政令,损害了百姓,那么百姓因为已经从日报上知道朝廷政令,故而知道政令是好的,只是被这些人不好好执行而变坏了。如此,就算是百姓心中生出愤恨不满,也只是针对那些没有好好按照政令执行的坏官,却不会损失朝廷本身在百姓心中的声望。”韦仁实继续说道:“而民间发生的大事,比如说这一次的关中大旱,国君也会通过日报上的文章看到,自然会留意,派人去验证,也就不会被某些奸佞之臣欺瞒了。”
“天下之大,却也不过九州。若是在每个地方都能有人发行这种日报,载朝廷事务于其上,又令当地人可将其民间见闻写成文章交给发行日报的人,使其也上载当地之事。那么陛下每日只消看看这些报纸,便足不出户,可知天下大事了。”
李适听了,若有所思的低头考量了一会儿,又问道:“韦卿说起来,听之倒也算是个好法子。可不过,别的且不论,光是韦卿说这一日一报。这东西想要让天下人看,便绝不止一份两份,乃至绝不止百份千份。韦卿如何每日都能做出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