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总会埋葬许多人间悲伤事。当这一年走到尽头的时候,大汉王朝的皇帝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朝会。
元旦日,天大雪,未央宫含元殿,皇帝临朝,连下数道旨意,内容包括军政、经济、文化交流、对外政策等方方面面,标志着这个辽阔的帝国正式开始进行一场影响深远的伟大变革。
荡寇匈奴,平定四海,为所有的大汉子民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生存环境,对于元召来说,这只是他当初制定蓝图中最基本的部分而已。
而一个伟大民族的长治久安,只做到上面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自古兴亡多少事,只在无尽轮回中!他想要做得,就是如何尽最大可能避免这种兴衰交替的发生。
相比较起军事上的胜利,想要在内政上进行一场前无古人的变革,这是一场更加艰难的战役。元召从一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为此,他不惜暗中准备了十年的时间。
也正是受到他在多个方面的潜移默化式刻意影响,当今天子刘彻,这位原本应该在史书上是威名赫赫的帝王,他对这个国家的影响力和作用被严重的弱化了。
因为他自己身体的原因和受到多方面的制约,那个以王霸之姿超然于诸代帝王之上的汉武皇帝,也许永远不会出现了。这是一个英雄的不幸,却是整个华夏民族的大幸!
这世间唯一洞晓天机知道这一切因果的人,当以不同的身份再次踏上含元殿高高的汉白玉石阶,昂首苍穹,看着朝霞满天,紫气东来的胜景,心中感慨万千,却并无一人可以诉说。
这片大地上的一切,因为自己的横空介入,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站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一个最重要的十字路口,从此以后,再迈出的每一步,他都必须慎之又慎,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
因为,他现在已经不是那个穿越万顷星空而来的懵懂少年,更不是只顾享受自己安逸生活的年轻侯爷。他是大汉丞相,这个帝国新的权力掌舵者!他要亲自引领着这艘巨轮劈波斩浪,在历史的海洋中无畏前进,去开启一条前人从未想象过的航程。
元召笔直的身影承受着万千目光的注视,他神色从容的走进含元殿,坐到自己该坐的位置上。此时还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安静的平躺在这位帝国年轻丞相案上的那份奏章,到底会有多么深厚的重量。
从初秋到暮冬,发生在长安内外的一系列风云变幻,虽然并没有形成太大的骚乱,但终究是耽搁了许多时间。时不我待,最合适的契机绝不能错过!为了准备这份意义重大的变革方略,元召和他的得力助手们,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了。
其实,对于他刚刚执掌朝堂就如此急迫的展开全面的变革这件事,就算是他的追随者和几个重要的盟友,也是有着不同意见的。
如果按照主父偃的主张,元召在几年之内不宜迈出太大的步伐。最起码在没有彻底的掌握朝堂所有势力之前,不能在一些敏感区域进行激烈的变革。
古往今来的每次大变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在这个过程中,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势力倾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权贵团体的矛盾和仇恨,绝对不能等闲视之。
在没有充分准备好的情形下,如果贸然发动,一旦有所闪失,那么不仅自身团体的安危将陷入绝境,这许多年来辛苦创下的大好局面也很可能会毁于一旦。
大多数人都非常赞同主父偃的意见。长久以来,这位虽然身不在朝堂的谋臣,对于元召的很多决断却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不过这一次,元召却笑着摇头否决了。
“道理虽然是这么个道理,但事情总是有人要去做,不管时间早晚,一些矛盾和困难都是存在的……而且,我认为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既然他已经决定了,其他的人便不会再多说。从前的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了元召的正确性。虽然困难多多,但料想车到山前必有路,自有办法解决。
主父偃满含忧虑的去找董仲舒和赵禹商议去了。而元召则带着这份草拟的“改革方案”来到了含元殿朝堂。虽然表现得风轻云淡,但实际上,在没有正式决议之前,也许唯有他自己才能真切地知道这背后的重量和埋藏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