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既然担心吴国势大,那为何不派人以庆贺灭梁的名义去吴国出使,也可以看看吴国的实际情况?”李从儼建议道。
“派个人出使吴国?”李茂贞明显有些兴趣。
“是啊,吴国以前偏居南方,虽然不时有关于吴国的消息传来,但毕竟是道听途说,不实际派人去看看怎么能行?至少也要搞清楚吴国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兵力有多少,钱粮储备如何,君主是否贤明,将领是否英勇善战等等。搞清楚了这些后,咱们也就知道该如何对待他们。”
李从儼的建议让李茂贞感到有些惊讶:自己这个儿子一向喜爱文事,对于军国大事没兴趣,也没什么过人的见解,不想此时倒是出了个不错的主意。
吴国虽然占领了黄河以南,但究竟实力如何,大家都没有实际接触过。
当初吴国对付南方藩镇虽然一路上势如破竹,但南方的那些势力原本就比不上北方藩镇,至少李茂贞有信心若是换了自己也能击败他们。
而这一次对付梁国,吴军同样是势如破竹,但不得不说吴国的“势如破竹”是建立在梁国实力已经被晋国极大削弱的基础上,做了“河蚌相争,渔翁得利”中的渔翁而已,并不足以说明吴军的实力。
再加上晋国的态度尚未分明,或许自己不需要太心急?李茂贞在心中想着。
“那你认为何人可以作为使者出使吴国?”李茂贞徐徐问道。
岐王重武将而轻文治,若是要在麾下找出一两个统兵大将来,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要找到一个出使他国的合适人选那就不容易了,那些厮杀汉子只知道打打杀杀,出使吴国很可能会坏事的;而若是让文官去的话,岐王麾下又没有什么分量足的文官。
李从儼道:“若父亲允准的话,孩儿愿为父亲出使吴国!”
“你?”李茂贞心中微微一动,他正担心李从儼不关心国事,忧虑将来岐国后继无人,如今李从儼愿意担任使者,他当然不会反对;而且让自己的长子出使,也能够说明自己的诚意。
“你若是出使吴国倒也可行,不过你到了吴国之后记得要设法与吴国交好,表明为父与吴国的交好之意,同时也要暗中观察吴国的局势和实力,并且探明他们对咱们的态度。这些事情你能做好吗?”
“父亲放心,孩儿又不是三岁小孩,这点事情还是能做好的。而且父亲若是不放心,可以让齐判官随孩儿一同出使,有他在一旁协助,肯定没什么问题。”李从儼答道。
齐判官齐行知乃是李茂贞的幕僚,虽然官职不高,但其能力还是不错的,有他在,李茂贞可以放心。
确定由李从儼出使吴国后,李茂贞也下定决心,先搞清楚吴国的虚实,同时判明吴国对岐国的态度,以及吴国接下来与晋国的关系,若是吴国真的势大难以抵抗的话,李茂贞也不介意向吴国屈服。
就算向吴国俯首称臣又能如何?大不了劝吴王登基称帝就是。
到时候以他的地位和资历,杨渥怎么说也要封他为王才是;相信只要杨渥不傻,就不会在晋国威胁尚在、且他已经上表表示屈服的情况下向他发难。
他如今已经老了,实在没有当年的雄心了,只要能保住岐国的如今这点地盘就行了,至于向杨渥这个“晚辈”屈服是不是很丢脸的事情那就不是他所要考虑的。
……
与李茂贞的犹犹豫豫不同,远在夏州的定难节度使和灵州的朔方节度使,甚至还有更西边的凉州等地,这些地方势力在得知吴国灭梁的消息后,没有多少犹豫就决定改弦更张,转而向吴国上表称臣,希望得到吴国的册封。
这些地方势力割据边疆已经有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早就习惯了在名义上侍奉中原政权,以换取对内部的“合法”统治权;不管是当初大唐,还是接下来的后梁,他们的态度都是如此;如今换了吴国也不例外。
夏州定难节度使乃是李仁福,党项羌人在这里盘踞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根基十分雄厚,虽然论名气与岐王等势力不能相比,但夏州麾下有正规jūn_duì一两万人,还有数万党项部族兵随时为其效力,同样是一方强大势力,不比如今的岐王李茂贞弱多少。
能够建立后世西夏国,与宋、辽、金并立的势力,实力当然不会弱到哪里去。
而朔方节度使韩洙乃是前任节度使、颍川王韩逊之子,韩逊在三年前死后由他继承节度使之位。
可惜比起韩逊来,这位新节度使不管是驾驭部将的手段还是指挥jūn_duì作战的能力都差了太远,在这局势复杂的边地难以压服各方野心之辈,所以其麾下领地正在不断萎缩,权威正在受到挑战。
得到吴国灭梁的消息后,韩洙当即决定派使者出使吴国,希望得到吴国的正式册封,借吴国的势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至于更西边的凉州等地,那里的势力更加复杂,战乱更加频繁,派使者出使吴国的目的和韩洙差不多。
当然,因为地方偏远的缘故,这些地方势力得到消息的时间要比李茂贞慢得多;而且与李茂贞不同,这些势力的统治者在得知吴王杨渥尚只称王,并未称帝后,他们在派遣使者请求册封的同时,也没忘记劝杨渥登基称帝,以继承天下大统。
当然这些都是后事了。
此外,在南方辰州、叙州孤寂了多年的马殷在得到吴国灭梁的消息后,这位与杨行密同年的枭雄也不得不再三叹息:吴国有此实力,吴王有此手段,他当年败得不冤。
向吴国上书请降,交出大部分领地以换取两州之地作为保留地后,一开始马殷对吴国还充满戒备,毕竟谁也不知道吴国会不会遵守协定,保证他们的安全,所以他有所戒备也是正常的。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那些开国老将先后病故,马殷的实力可以说是江河日下;而吴国一方却接连夺取梁国大片领地,又收复了岭南,实力已远超当初,更非马殷能比。
所以那时马殷就彻底熄了防备之心,因为防备也没用,还不如设法与吴国搞好关系。
到如今吴国灭梁,他更是做了一个决定:不顾年迈,亲自前往朝见杨渥,并且彻底交出手中两州之地,以保全家族。
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除了感到吴国势大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家的几个儿子深感失望。
马希声,马希范等,一个个能力没什么能力,却又野心勃勃,时不时的向马殷提出要派兵攻取西南诸地,以扩大地盘。
如今老老实实的待在辰州、叙州尚且担心吴国看他们不顺眼,将来会出兵将他们给灭了;若是再对外扩张,只怕他的jūn_duì出兵之日,就是吴军兵临城下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