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
答案有了。
从一九五零年十月到一九五三年,也就是说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多。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他意识到机会终于来了。
对他来说,这是一场冒险。
同时,也是莫大的机遇。
第二天,叶抒文去单位里报了名。
想投笔从戎,奔赴战场。
主编一听,惊愕地瞪大了眼睛。
小叶这是头脑发昏了?
好好的大后方不呆,非要学着人家去上战场?
瞧瞧他一介书生,上了战场又能做啥?
叶茂才知道后,自然是极力反对。
家里就剩下这么一个儿子了,哪舍得他去冒险?可听儿子把道理讲明白之外,
也沉默了。倒是孩子他娘哭哭啼啼的,死活也不肯答应。
叶抒文心想,现在不是爹娘同意不同意的问题。
而是他想博一个未来。
这个未来,是为了他自己。
也是为了他的家人。
*
战争已经爆发了。
社会各界,都被“保家卫国”的口号振奋着、鼓舞着。周围的气氛是喧嚣的,更
是热烈的。投笔从戎的,不止叶抒文一个。
一大批有志青年,都纷纷报了名。
当然,也不是报了名就能被录用的。
一场严格的审核开始了。
对叶抒文而言,前一阵跟着主编去京城参加业务培训,给他增加了不少筹码。
政审时,他家里虽然挂着个富农名号,可还算可靠。
这时候,还没有“海外关系”的说法。
他也有幸成了一名战地记者。
这个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可比起那些在一线拼杀的指战员们,又算得了什么?
叶抒文和几位年轻记者一起上了光荣榜。
在文化界也引起了一阵轰动。
林美华无意间听到了这个消息。
她心里一揪。
想立刻跑去阻止他。
抒文这是想干啥?
别人躲还来不及呢,可他竟上赶着自愿报名参加?
这不是去送死吗?
可到了叶家大门外,她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她没有勇气去面对他。
她也没那个资格去阻止他。
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
她躲在树后,望着院里的那栋红砖小楼。
二楼的那扇窗户是那么熟悉,飘着两幅白纱窗帘,充满了浪漫的sè彩。
这是昔日,她亲手挑选的。
可这一切,已离她远去了。
*
到了十二月初,这批文化青年被集中到了一起,参加封闭集训。
集训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战地报导,一个是安全防护和自卫能力。
负责集训的教官,神情严肃地说道:“同志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组织上批
准你们奔赴前线,不是让你们去送死的,而是希望你们能亲身体验一下战争的残
酷,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你们到了那边,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你们的价值不是带兵打仗,而是把一
线的战况及时发回国内,从而鼓舞后方的士气……所以在集训期间,大家一定要注意
动作规范,切不可粗心大意,要知道枪炮是不长眼睛的,唯有自我防护到位,才能
把危险降低到最小一步……”
叶抒文一身戎装,站在队列里。
此时此刻,他豪情满怀。
早已忘了自己投笔从戎的最初目的。
唯有夜深人静之时,才想起心底藏着的那一点点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