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这个词,在新疆地名里很常见,喀喇昆仑山、克拉玛依,还有喀拉塔格,里面都有喀拉。
“我查了查书,里面说‘喀拉’这个词是黑色的意思,而‘亚吐尔’是烽火台的意思,所以喀拉亚吐尔这个地名,大概就得名于一个古代的黑色烽火台吧。”
“烽火台,好玩好玩,是烽火戏诸侯用的烽火台吗?”华鬘眼睛一亮,“现在还有这个东西吗?”
“早找不到踪影了,消失了。我在村里询问老人,他们也记不清哪里有黑色的烽火台了——明明当地的土壤都是白色的。”
我忍不住解释说:“蒜大叔,其实‘喀拉’这个词,意思不只是黑色啊。”
“哦?愿闻其详。”
“这个词,其实从古就有,在北方游牧民族中比较多见,突厥人叫做‘喀拉’,蒙古人叫‘哈拉’,可能它最初的意思是黑色,但后来却引申出来多种意思。比如新疆历史上有个喀喇汗国,以前历史学家将它意译成为‘黑汗国’,现在又改成音译了。
“为什么?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光意译为‘黑汗’是错误的,因为喀拉还有很多的意思。
“再看看蒙古语里面的‘哈拉’,蒙古汗国最初的都城叫‘哈拉和林’,是窝阔台所筑,那里在杭爱山底下,水草丰茂,绿意盎然,也跟黑色没什么关系。在地名上,克拉玛依是指的石油,跟黑色有关,但喀喇昆仑山这种常年积雪的山脉,”
“太棒了。”华鬘又开始托着腮做花痴状,看得我都开始局促起来。
“继续说下去。”蒜队长也听得很用心,“真是有意思。”
“所以,有人认为,‘喀拉’其实是‘大、高、圣洁’的赞美之义……”
蒜队长眼睛一亮:“莫非喀拉亚吐尔指的是高大的烽火台,如果这样说的话,村子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座孤零零的土山,这座小山有小一百米高,跟周围的地形格格不入——莫非这就是那座烽火台?”
“如果是烽火台的话,那它跟古代的西夜国有没有关系呢。”我也陷入了沉思。
我们正在商量喀拉亚吐尔村名字的来历,这时门铃忽然响了。
蒜队长一拍大腿:“我孙子来咯!”
他乐呵呵地跑到门口,打开房门,只见一对年轻的维族夫妇走了进来。那女人长得五官十分标致,看上去竟然跟古力娜扎有些相似。
“达达。”他们叫着蒜队长。
“家里有客人,正好中午一起吃饭。”蒜队长开心地说,“我的宝贝孙子呢?”
“琼达达!”门外有活泼的声音传来。
一个八九岁的卷发男孩子冲进门来,他看到坐在沙发上的我和华鬘,顿时瞠目咋舌地愣在了那里。
我也傻了眼,因为这个孩子不是别人,正是我跟华鬘落在小区后院的时候,撞见的那个正在爬藤架、摘藤花的小孩子!
真是无巧不成书,本来以为被一个小孩目睹我俩从天而降也没什么大不了,谁知道偏偏这小孩就是蒜队长的孙子!
所以,那孩子打量了我俩几眼,当看到我也在盯着他的时候,突然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
“阿帕!就是他们!”
整个沙木沙克家都愣在那里,蒜队长更是惊诧莫名。
“这是怎么回事?阿迪力,你认识他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