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景会接手父亲的事业,不断扩张温家的财富。
家里对兄弟俩也是不同的培养方式。
他快十六岁那年随母亲做慈善,准确地说,是母亲陪他做慈善。
随行的有温家的工作人员,还有一些“闻讯”赶来的媒体记者。
山区,医院,孤儿院,这样的走访捐助他这几年已经经历了不少,有媒体称赞他是“君子如玉,明玉如水”,甚至有媒体写他“具有关爱众生的大情怀”。
那是温家在海顿资助的一家福利院。
温氏之前已经捐了一笔钱,当天带了很多物资去慰问。
这里的孩子大多是被父母遗弃,基本都有先天性疾病。
他们身有残疾,聋子,哑巴,智力低下,没人领养,一直待在孤儿院里。
其中还有不少是躺在婴儿床上的的婴儿。
保育员介绍说,刚出生只要是健康的差不多都被领养了,剩下的都是有残疾的。
同行的人一片唏嘘,母亲也叹了一口气。
他的心里却是一片麻木,没有怜悯,没有同情。谁也不知道,他从小就是个冷血的人,做不到爱任何人。
甚至是父母,兄弟。
保育员抱起一个一直在哭泣的兔chún小婴儿,母亲慈爱地抱过去,轻晃哄着她,抬头看他一眼。
他明白母亲的暗示,也知道媒体的相机已经tiáo好焦距。
他却没走近,只是温润地对母亲说:“我们捐赠一批婴yòu儿用品,再设立一个残障婴yòu儿医疗基金。”
旁边的人立即附和赞叹。
“还是温少想得周到,我们今天确实只准备了大孩子的东西。”
“温少真是有大爱的人,这些实质性的东西对他们更有帮助。”
院长和保育员感动不已,再三鞠躬致谢。
母亲注视着他,点头,转头对着工作人员,“记下了?”
工作人员当场就打电话交代下去。
后来,院长提议去看大一点的孩子。
事先已经安排好了,他们是一些有轻微残疾的孩子,穿着崭新的院服,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在上一堂绘画课。
温少蕴和母亲一起给他们发放带来的书包文具。
他们用刚发下来的彩sè铅笔在洁白的画纸上画画。
她就在其中,七八岁的样子,在一群神情木然拘谨的孩子中,显得那么出挑。
她很白净,眼神灵动,嘴角弯弯,显得快活自在,根本不像是一个孤儿。
母亲也看见了,疑惑,“这孩子有先天疾病?”
院长犹豫了一下,回答,“没有。”
母亲更加奇怪,“小姑娘生得这么好,这么大了怎么一直没人领养?”
院长支支吾吾,说的含糊,“是有一些原因。”
母亲没再追问,温少蕴知道,她其实并不真的关心。
他走过她那一排,她的画笔滚落在地,他帮她去捡,面上是和煦温暖的笑。
有记者适时地拍照,他顺势去摸摸她细软的头发。
她接过画笔也对他笑,眉眼弯弯,声音清澈,“谢谢小哥哥。”
院长立即纠正她,“是温少爷。”
她歪着头,“温少爷难道不是小哥哥?”
大家都笑了。
他也笑,却觉得她笑得和自己一样虚假。
那是他第一次见她。
☆、第 6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