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的繁华自然是天下该有的样子,可军中那段艰难的岁月也是天下的样子,无论哪一面他们都是天下真正的样子。”狄青这么说着,眼中似有泪光闪现。
或许在军中的岁月是他最最风光的岁月,比起在京城做大官,他更想要驰骋沙场。
在繁华的城中待的久了,遇见的人多了,反而越来越看不懂人心,看不透事事了。
就像同朝的官员们,大家同样都是为朝廷尽忠效力,比起别人,他狄青从来没有少做什么。可不知为什么,他得到的从来都是满朝的排斥和不满。
他知道总是有人背后告诫圣上,要小心他,要提防他,他心中委屈,可却什么都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
如果是在战场上碰见瞧不起他的敌人,大不了便是兵戎相见,用结果来说话。
可如今毕竟不是战场,他若是用了武力,只会被人说成是个滥用武功的人罢了。
这么想着,狄青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兴许像他这样的人,只适合待在军营之中,战场之上吧。
******
房间内一片沉默,众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狄青将他自己在军营中的所见所闻大体讲了一遍,他们也似乎看见了他所经历的那些戎马岁月。史凌汐看着面前这位年近半百的大将军,心中暗自感叹,不禁想到了宋仁宗评价狄青的话:“青乃朕之关张,他有威名,贼当畏其来。”
“刚才两位说明天要去拜见翰林学士欧阳修,若是见到他,记得带我向他问声好。”狄青见众人都不说话,便看向对面的苏轼和苏辙说道。
苏轼和苏辙闻言连连点头:“我们定然带到。”
听狄青这么一说,史凌汐才想起,虽然大部分的文官对狄青这位武将并不待见,可欧阳修和范仲淹等人算是例外。
范仲淹虽以文学著名,可他和韩琦都曾经与狄青并肩作战过,也算是知己好友,现下已是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范仲淹已经不在世间,狄青兴许是想起了他才会有些感伤吧。
欧阳修虽是文官,可他从不否认武将对朝廷的作用,甚至还曾经夸过狄青是难得一遇的忠勇之将。
所谓的惺惺相惜,大概就是指的他们之间这种,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沟通,就会懂得你。
******
从狄青府上出来的时候,天色已晚,众人都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狄青一再叮嘱狄咏一定要安全送他们回客栈,他们推脱不下,这才由着狄咏和他们一起重新走上了汴京的街道。
虽然已经临近子时,可大街上的人并不少,这也足以看出北宋商业的繁华。
若在平常众人大概只会觉得京城如何繁华,可如今他们想到的却是这繁华的背后是多少将士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所换来的。
如今的他们要做的便是好好的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说到底不管是习文或是习武,其实最终都是为了能够报效朝廷,让百姓们的生活能够更加安稳。
从这一点来讲他们之间不但不存在敌对关系,反而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
苏辙和苏轼是这么想的,很显然狄咏也是这么想。
经过今天的突发事件,他们在汴京城又多了一位朋友,缘分之事当真是妙不可言。
回到客栈的时候,众人都乏了,简单洗漱之后便各自睡了。
第二天临近中午的时候,史凌汐才被隐约从传来的敲门声给叫醒。
她揉揉眼睛走到房门前打开门后,看见苏轸和王弗早已经换好了衣服,站在她门口笑望着她。
“凌汐,你可算是醒了。你再不醒,我们可就要破门而入了。”苏轸这么说着,颇为夸张的摊了摊手。 “爹、大哥和子由已经去找欧阳大人了,如今是我们三人的天下了。”
听了苏轸的话,史凌汐这才想起苏洵、苏轼和苏辙今天是要去翰林馆谒见欧阳修的。
“凌汐,昨天我听了狄将军的话,总觉得心里有些难受。”一直没有说话的王弗突然开口说了句。
史凌汐知道她话语中的意思,毕竟王弗作为一个太平盛世安稳长大的女子,让她知道了如今天下安定的真相一时接受不了也是正常的。
“大嫂,其实你不用想那么多的,如今宋夏早便已经签了止战的和平协议,我们要做的便是好好生活,这才是狄将军和其他将士们奋力换来的和平的意义。”史凌汐这么说着,一旁的苏轸忍不住对着她比了个大拇指,揶揄道:“看不出凌汐有些时候还是会一语惊人的嘛。”
“二姐,你……”史凌汐原本想要反驳苏轸,突然想到了什么眼珠子转了转。“对了、二姐,我们之前不是和义王说好,若是来了汴京城便去找他吗?如今正好闲来无事,不如我们现在去找义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