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骗子的妻子,为人实在,有一定正义感
c:一位厨师,单纯憨厚
正文:
a从舞台左侧上场,b在后快步追赶
b:大忽悠,大忽悠!~
a:喊啥大忽悠?今天出卖这玩意,别叫我艺名行不行?
b:孩儿他爸!
a:哎。
b:要我说这个拐就别卖了。
a:因为啥呀?
……
本子不算太长,李海峰没用太长时间就看完了,这大概也是沈欢为什么能用这么短时间就写出来的原因。而在看的过程中,李海峰的表情也颇为丰富:在一开始的时候,他是略有些漫不经心的,可是看着看着,就逐渐正经起来。其间,他也有好几次嘴角微微勾动,看到最后的时候,却是不知为何,面色凝重起来。
最终看完之后,李海峰不发一言,就这么坐在电脑前看着这个本子出神发呆,想着自己的心思。
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后,李海峰重新又把这个本子再快速看了两遍,最后皱着眉头,凝思不语。
说实话,沈欢的这个本子还是让李海峰比较惊讶的。
从结构上来说,沈欢的这个本子类似于浓缩的“三幕剧”:第一幕,交代了事件的背景原因;第二幕,第三人加入了进来,三者之间进行了较量和对垒;第三幕,抖出攒底的大包袱,戏剧性达到高潮。而在整个三幕的进行过程中,小包袱也是不断的。
光是从结构上来说,这还真是个完整的曲艺小品模式,没有像李海峰之前猜测的那样跑偏。
从包袱上来说,也是有一定力量的,只是小品这东西,光是看本子终究看不出个究竟来。
同样的包袱,不同的演员来演,也是完全能够演出不一样的效果来的。
这就像是拍电影一样,同样的剧本,一流的导演和演员,能够拍出一流的效果来,甚至于拍成经典,但如果是三流的导演和演员,却很有可能拍成大烂片。这一点上,两者倒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所以在这点上李海峰只是觉得合格,最多良好,暂时还未觉得有多么精彩优秀。
倒是在剧情上,李海峰觉得很有意思,有一种荒诞喜剧的味道,但让他皱眉的问题也是在这里。
沈欢写的这个曲艺小品的本子,未免太荒诞了一些,最终的结果竟然是骗子得逞,好人受罪,李海峰还从来没有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见到过这样的作品,在这一点上,沈欢略显大胆了,而这样的一个作品要是真出现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到时候会引动上层和下层什么样的反应?……
李海峰就这样一言不发地在电脑前坐了半天,在各个环节想来想去,想到最后,终于出来一个大致的主意。
随后,他也就这一茬暂时按下不理了,又去处理了其他的一些邮件,就去睡觉了。
第二天,李海峰一去到台里,二话不说,直接找去了向谰的办公室,把这件事给交代了。
“沈欢的本子写好了。”
向谰一愣:“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