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擦鞋匠被塑造成了一个不甘与底层生活的小人物,有拼劲,并且有着优良的品格。
只是,在他遇到道格好像即将遇到成功的时候,却因为杀死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最终被法官判决死亡。
悲剧,往往比喜剧更有震撼力。
报道前段营造的一切积极乐观的情绪,将小擦鞋匠的死反衬的更加可怜。
而这篇报道,之所以能够被老板们当做模范文章读给工人。是因为,在这篇文章中所使用到的情感是人类共有的。
这篇文章哪怕明知道他在代表某一个阶层的利益,被另外一个阶层评价为毒草,但是却没有人不会说它不是一篇好文章。
《小擦鞋匠之死》后面的《小流浪汉道格-克莱登》,则是卡尔顿熟悉了这种“鸡汤报道”套路后的创作。
文中的道格,有着几乎所有一切人们所称赞的美德,在文章里,他也直接因为这美德而走向成功。
将美德与成功绑定一起,是典型的诡辩。
但是这种诡辩,却并不是每一个都能发现。
就算发现的人,也不太好张口批判。
因为……批判者水平不够。
反倒是让其它人觉得,你就是在没事找事,你就是在否定美德本身,觉得人类就不应该有美德。
“如果你不确定下一步该如何报道,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人是一种社会性群居的动物,而在群居动物中,一定会诞生一定的规则。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官方制定的法律,还有民间约定俗成的道德。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选择一项谁都说不出错的事情来报道呢?
比如说——政治正确。
而我想到的政治正确,就是童工。
我在法庭上的时候曾经说过,童工们很可怜。
那么,现在我在公众面前的人设,已经被《纽黑文日报》和你的发在《纽黑文时报》上的文章共同塑造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开始为童工争取权益,为在我工厂里工作的每一个工人的子女,提供就学的机会,会不会掀起新的讨论和热潮呢?”
“当然会!我的老板。”卡尔顿听到这里,眼睛都亮了起来。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刊登一些‘公益广告’。例如克莱登印染厂的《大富翁》,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