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通凯旋当,最高兴的是刘协,少年心,刘协不能亲征,深感遗憾,刘协留下刘通不停地询问战争的细节,晚宴后,刘协将刘通留了下来。
因为聊得痛苦,两人饮酒畅聊,无所不聊,气氛和谐。刘协虽然年轻,却经历了磨难,也是个心机颇重的人,不少的聊天多是试探的,礼节的。然而两人年纪相差不大的人,在酒酣中毫无束缚地聊着,两人逐渐进入了状态。
刘通的率直、真诚,让刘协逐渐放下了伪装。刘协难得有了种知音的感觉,平没有人会如此近距离的毫无作伪地和自己说出真实的想法,而刘通平淡之中往往会有些随,话语中透出一种与众不同来。在与自己的相处中刘通从容自然,无拘而洒脱,没有多少繁文缛节,却也没有给自己一种不快或者不受尊重的感觉。
“通弟,皇叔军机处、六部及军制的改革,是出于什么目的?难道皇叔不怕他人的非议吗?”刘协在黑暗中,最终挑选了一个最佳的时机,问出了自己一直想涉及的问题。
“皇兄,世事在不断的变化,我们的制度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我知道有人认为总督府不遵祖制,颇有微词。”
刘通没有想到刘协话题突然会转换,随口答道。自己还真没有准备好这方面的回答,稍微停顿一下,刘通问道:
“皇兄,高祖当年‘约法三章’,萧何制定《九章律》、淮侯韩信制定‘军法’、张苍定‘章程’,这是为何?”
“这……前朝苛法,乱世之本也!”
“商君变法,秦国为何能迅速强大而扫清、席卷八荒?”
刘通见刘协不再言语,继续说道:“商君之法适合当时世事,远超六国;高祖之制,气象宏阔,让我大汉富强繁华百年之久。然而当下况……”
刘通不忍打击刘协,便不再继续说下去。刘协也陷于了沉思。
“通弟,皇叔的制度新颖,不知出自何处?”
刘通还真被问住了,总不能说是来自后世吧。“这个,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制度也应该随着发展和变化,制度的设计,应该实事求是,根据实际况出发,尽量让制度符合社会现状,适应当下发展状况。以求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刘通本来想说的更马列一点,但考虑到刘协的理解能力,还是忍住了。但如今社会尤其是朝中老臣对刘宽的改革口诛笔伐的人不少,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刘宽是乱臣贼子。
如今刘协能当面说出来,可见在刘协心里这也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刘协理解并接受刘宽对祖宗法制的改革呢?刘通突然想起前世刘宽曾给自己讲的一个故事。
“皇兄,明开始我为皇兄做一个实验,实验结束后,皇兄就能理解关于制度的重要和制度不断调整的必要了。”
“哦”,刘协顿时来了兴致,“通弟,说说看看。”
“一言难尽,皇兄不妨静下心来,慢慢观察。”
刘通知道,光凭口头说服,效果不好,还是来点新奇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