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道:“这可是杀头的罪!
小小的盐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却曾是决定国家的生死和富强的关键。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盐的开采和提取一直是国家和政府所控制着。
盐对农业社会的价值之高,用任何的语言来形容都不为过。且并不亚于石油对工业社会的价值。
青年道:“我养的这三只羊,为的就是能到集市上面换一些盐回来。”
梅笑寒道:“不知此地的盐价如何?”
青年道:“三两银子一罐!”
梅笑寒原本以为青年所说的一罐子盐是那种大罐子,但青年却拿出了一个大小十来公分的陶罐头,道:“装满这一个罐子需要三两银子!”
要是有人家里有这么整整一罐子的盐,绝对可以算的上是“富户”了。
梅笑寒要是说自己有能堆满几个房间那么多的盐,那一定会被青年当做是疯子。
现代人,只看到日常做饭时用盐做调味剂,却看不到盐对于古代老百姓所拥有的巨大意义。
盐是保存菜、肉、鱼、奶的最重要的防腐原料,这些食物容易腐烂变质,不像谷类一样可以长期保存。
但如果用盐腌成咸菜、火腿、咸鱼、奶酪制品,就可以保存数月甚至数年。
古代的农民经常需要拿粮食去交换盐,来制作腌制食品。
腌制食品除了老百姓长期自用,但更重要的是有了盐,商人就能够实现远距离的食品贸易。
吃饭缺了盐就像汽车没了油...
青年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照顾三只羊的身上,最终的目的却只是为了拿去换盐。这是梅笑寒不敢相信的,也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虽然古代各地政府不赋予盐的法偿性因为,盐不是法定货币,但是古人一点儿也不担心自己的盐卖不出去,因为盐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交换。
自从 1 万多年前人类发明农业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狩猎逐渐转变为农耕,粮食中缺少盐,人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通过动物来补充盐,转变为寻找含盐的矿物质。
而通过在食物中加盐,每天摄入少量盐是最自然的方式,所以大部分食品消费中又都伴随着盐的消费。
商人通过盐的交换把大量孤立的社会系统建立起了相互连接,作为连接者的商人也自然获得了信息方面的优势,站在信息制高点上,商人能够发现系统之间可以套利的各种机会,而商人进一步的逐利行为又扩大了交换的种类和地理范围。
粮、盐、布、铁、畜是古代贸易的主体。盐是第二大宗的商品,所以在古代,盛产鱼盐的地方就非常适合发展工商业贸易,这些地区在经济上也远比单纯的农业地区发达。
古代社会人们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比重最大,粮食也是古代贸易系统中最大宗的商品,而盐流总是和粮食流形影相伴。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只要控制了盐流,就可以控制了农业贸易。
盐的生产非常集中,便于垄断管理,只要控制了盐的供应和价格,就可以向所有消费者征收食品消费税。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都非常倚重于盐税,是政府收入中最大的来源之一。
正是因为中国古代政府掌控了盐,才有财力来维持一个庞大的中央集权的帝国系统。
不过同样因为有了丰厚的盐税,所以即使没有海外贸易的关税收入,国家也能维持正常运营,这也为明、清两代的闭关锁国政策提供了支撑。
因为盐便于保存和携带,而每个人生活又离不开盐,所以盐在很多地区被当作实物货币使用,古罗马有一个时期曾以食盐为士兵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