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牡丹花印象更深刻的,就是私塾的先生了,这王老先生,也就六十来岁人,瘦弯着腰,常年穿着个长袍,爱生如子,只是性情有点古怪。
地方上家里很穷的孩子读不起书,他不但不收学费,还亲自跑到人家家里去,连拉带拽的把孩子拉来念书。
反倒是那些捣蛋油滑的富人子弟,给高价也不收,手里拿着四指宽的戒尺,站在门口,跳着脚,也要把人打将离走。
不过这个时候,县城里和大的镇子里,已经有新式小学堂了,一些富人家的子弟就送到了那里去读书,反正已经没有了科举考试,用不上那些四书五经的。
但是,一些贫穷人家的孩子读不起,只好在私塾里读几年,认识几个字也算不错了。
因此,几无收入,先生家很清贫,他无所谓,粗茶淡饭就是一顿,但先生夫人毕竟是要持家过日子的,这一天天入不敷出的,也挺难的,有时候难免会对先生有所怨言的。
不过村里百姓只要碰家里有鱼有肉的,都会偷偷得塞给先生夫人家一点,有的孩子整天盯着自家鸡窝,只有母鸡一下蛋,就赶紧摸出来给到先生家里,给到先生夫人手里还是温的。
先生家里有几亩田地,基本是不会让先生下田地的,村里的那些庄稼汉子们,你一手我脚的,很快就给收拾的规规整整的。
说起吃东西,尽管家里逢年过节有好酒好菜的,先生吃饭也只是夹自己面前的一碗菜,哪怕那一碗是咸菜,他也看不见别的好菜,从不去夹,直至扒拉完碗里的饭吃饱为止。
先生夫人知道他这个怪毛病,就时不时地换下菜碗,隔一会在面前换一碗菜,有时候过于频繁了,会招致先生一顿大骂:“吃个饭就吃个饭,哪有这样麻烦的,走走走,你吃你的,莫管我”。
村里人也知道先生这个毛病,有时候请先生客时候,会不停得给先生布菜,夹一些好菜给先生碗里,先生不懂得婉言推辞,只知道来之不拒,毫不客气,给多少就吃多少。
东家看到客人这么吃,肯定很高兴,就更加不停的加菜给他,吃到最后实在吃不下了,又看到东家还不停的布菜,先生就会很不高兴,站起来把碗筷一丢,喊道:“你们是要撑死我啊,吃饱了,不吃了……不吃了……”
先生不图钱财不图名誉,从不在乎别人会怎样看他;好像甚至不图孩子多学点啥,感觉他教书纯粹是自己喜爱,那感觉,是真的喜爱,太喜爱了。
比如,上课时,先生自己先念一段文章,再让孩子们跟着念,先生经常会忘了停下来,自己越念越嗨,直念得摇头晃脑的,一口气把一篇文章全念完了,才意犹未尽的停下来……
停下来后,干什么呢?好像也忘了刚才为什么要念这篇文章?记不起来了,就问孩子们,然后又开始接着念,记得断句和停顿,让孩子们跟上。
可念着念着,念得好句子时候又开始嗨了,又忘了要停下来让孩子们跟着念,一口气的停不下来了,孩子们大眼瞪小眼的,又不敢打断先生,只能耐心等着他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