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皇后和太后交锋之时,端庆帝则是难得和众嫔妃在这宫里散步闲聊,直聊了半个时辰,端庆帝这才看了看头上的太阳,拍了拍手道:“好了,朕也该回书房去了,你们要是没什么事情,也都散了吧,不要再去慈圣宫打扰母后了,母后应该也没精力见你们,你们就各回各宫吧!”
说完,他扫了一眼众嫔妃,众嫔妃自是齐声应下:“是,皇上。”
然后,端庆帝点了点头,在众嫔妃依依不舍的目光下迈步离开了,而叶蕴仪和林公公等伺候的人自也是随之跟上。
回到书房,等端庆帝坐下之后,叶蕴仪很知机的送上一杯热茶,端庆帝果然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然后叹息着吩咐道:“福顺,拟一道圣旨,让人抄了安家吧,安家囤积的粮食归于赈灾之用,所得的钱财也是如此,都用以赈灾。”
叶蕴仪闻言眼皮都跳了跳,刚刚安嬷嬷才死,江南安家就要被抄了,这安家到底是犯了什么罪过,让端庆帝如此容不下他们?让安嬷嬷自尽呢?
而林公公听了却是像对此早有所料般,躬身应道:“是,老奴明白了。”
顿了顿,他又问道:“那皇上,安家的人怎么处置?”
“怎么处置?哼!”端庆帝冷哼一声,眼神都是冰冷的,他道:“这些不忠不善不仁之人,朕本想全部拿下,千刀万剐也不为过,但安嬷嬷死了还惦记着他们,为他们求情,太后想要满足安嬷嬷的遗愿,朕也不好做的太过了,真的抹除了安家。”
“所以,安家之人都押回京城,有大罪的就让刑部审理裁夺,无罪的都送到一处皇庄,让他们管理庄子,荣养吧,这样处置朕也算是对得起安嬷嬷了。”
“是,老奴明白了,这就去让人拟旨。”林公公躬身应下,就退出了书房。
而端庆帝则揉着额头,微闭着双眼想着一些纷杂的事情,有时是想着如今已过了十几天了,开拔的大军是否已经到了边关;有时又想着外面的灾民,还有各处赈灾的情况,那粮食和国库的银钱能够支撑到几时,能否安全度过这场劫难;还有时刚刚见到的太后的模样闪现在脑海里,太后真是老了,变的又瘦又弱了,让人不得不担忧她的身体;还有皇后跋扈……
前朝后宫的事情,端庆帝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直等茶水都冷了,他这才回过神来,然后看了看四周,见林公公回来了,不由问道:“旨意可拟好了?”
“是,皇上,您请过目!”林公公双手托着圣旨递给端庆帝。
端庆帝接了过来,打开看了看,又卷起来,道:“下发吧,让刘伯安作为钦差去一趟江南,拿下安家的人后,他也不用回来,留在江南做赈灾的钦差,监督那里的赈灾之事。”
“是,奴才这就让人前去宣旨。”林公公应了,又出去忙碌了。
端庆帝这次却是没有再胡思乱想,自己捡了一本奏折看了起来,而叶蕴仪一直都安安静静的侍立在一旁,不曾开口说话。
就这样,十几二十天平静的过去了,朝堂上众大臣忙的不可开交,端庆帝也是如此,城外面的灾民变的越来越多,这救灾之事实在刻不容缓,到处都在筹措着粮食,查抄有没有人囤积粮食,气氛都有些动荡不安。
但到底只是一些小动荡,还没有引起民变,没有什么揭竿而起的事情发生,这说明端庆帝救灾还算及时,安抚住了越来越焦躁的灾民,也说明端庆帝的政策并没有错,查抄囤积粮食的人虽然让气氛紧张了,但也不是不能让人理解,毕竟如今到处天灾,无数百姓都没有粮食,那些无良的商人还囤积居奇,抬高粮价,这不是让人没活路吗?
所以,端庆帝的粮食平价政策,擒拿囤积粮食的铁血政策,还是让大部分百姓接受的,有的也盛赞端庆帝是一位英明仁君,知百姓疾苦。
直到有一日,一辆辆囚车押解着一个个囚犯从京城街道穿街而过,那两边百姓们对着这些囚犯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有的问道:“这是谁家啊?”
“是江南安家,说是在天灾之时囤积粮食,违抗圣命。”
“什么?江南安家?!是那个总是叫嚣着宫里老姑奶奶在太后身边伺候的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