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听到了这事,也立即站起来主动请缨说:“包大人,我们也去帮忙。”
“嗯。”包拯先是点头,想了一下又道,“沈家熟悉马性,一定要寻回战马。”
“大人放心,下官一定尽力。”说完,带上儿子,急匆匆的逃了。
看到沈良的样子,包拯便知道自己的想法恐怕很难成行了。“可惜了!儒学式微,佛道盛行于世……”
包拯是星主,但是眼下的大宋却是儒学式微,佛道盛行于世,大宋上下其实出于一种思想混乱的阶段。毕竟宋得位不正,使得儒家君君臣臣并不是那么符合赵家人的胃口。一旦说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首先赵家人自己就不会答应。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沈家不愿意拿出育马术,他包拯也没有办法。
在这时候,包拯已经起了兴学的念头。因为在目前所有的学说中,只有儒家的学说给出了解决办法--用我们的学说,必将是人人爱国,路不拾遗,老有所养。
事实证明,这就是一场大忽悠。明朝与清朝,全是这么忽悠没的。
但是包拯不知道明清,而在儒家没有玩残几个朝代前,还是很有市场的,不然大宋也就不会发展出程朱理学了。
当然,除了儒家外,没有人想要一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世界。其实就是儒家自己,他们也不想要这样的世界。他们提出来,只是为了权力罢了。
另一边,沈良与沈石离开了县衙,便策马而走。回到家,却没有立即派出人手。
“父亲,你不想找回丢失的战马?”沈石问道。
“石儿,你是不是觉得父亲太自私,不识大体。”
沈石猜对了,沈良一路策马奔驰,他也想了一路,他确实不想找回战马。
沈良说:“这些年,我是明白了。家族没有存世之基,只会败落。为父也想学得科考法,但是哪个会教?为父也想明白了,这育马术便是咱们沈家的存世之基。”
“父亲,你真这么想?”沈石问道。
“嗯。”他先点了头,又问道,“石儿,你的看法呢?”
“父亲说的对。”沈石笑了,说,“这世界是公平的,付出什么,就要得到什么。没有收获也没有付出……”
“呃?什么意思?”沈良听了,很迷糊。
“没什么。我是说我支持父亲的任何决定。”沈石笑道。
“那好,咱们立即召集人手。这次,你也去。务必找回战马。怎么说也是包大人的知遇之恩。我不会泄露家中秘术,但是我也不想他因此丢官。”沈良说。
“是!一切听父亲的。”
沈良想做什么,沈石都不会拒绝,哪怕他要交出养马术也一样。但是如果他不想交,也没人逼的了他。包拯又如何,星主又怎么样。天地万物,不踏出那一步,大家都一样。哪怕包拯踏出了那一步,沈家也还有他。
这是心态心境的变化,沈石已经不再是刚穿越,一心找知秋一叶,有心认识名人的沈石了。
道走到了这一步,道心已经开始觉醒。不是自己的道心,这时候,哪怕让沈石见了燕赤霞,他也不会激动。如果见的是吕洞宾……好吧!这位也是人教,还是会激动。但是那种激动是“道”的激动,却不是对这个人。
这是“道”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