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虽然我们拿不出仙长那样神奇的符篆,但是却能拿出别的东西啊。”杜如晦说道。
“别的东西?”李二疑惑。
“陛下,我们无法保证拿出粮食的人能够获得更大的好处,但是却能够让他们拿出粮食,从而换取他们想要的名声。”杜如晦说道。
“名声?朝廷给他们名声?勒石为记?”李二说道。这种事情古来有之,在遇到灾荒或者有人做出了比较有影响力的善举的时候,刻在石碑上让后人铭记。
“一个道理,不过需要朝廷给他们进行公证,比如发放一些奖励的名号给他们,或者下圣旨表彰他们在这次事件之中做出的善举。陛下为大唐国君,圣旨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接收到的。”杜如晦说道。
“可是这和骗取他们的粮食有何区别?”李二问道。
“陛下,区别就在于骗取是什么都不给,而陛下给了他们这样的荣誉,或许对于一般百姓他们会选择粮食,而不是荣誉,可是这些拿出粮食来的都不在乎粮食了,他们在乎的是名誉地位。被陛下下旨表彰过,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房玄龄说道。
“这……”李二从未这样想过。
“陛下,这和军中那些将军一样,将军们出征为国征战,陛下给他们封赏。这些人给陛下粮食救济百姓,陛下也给他们奖励,虽然没有实质上的物质奖励,但是精神奖励也可以,比如说可以让他们见官不拜。”房玄龄说道。
“地位也是一种奖励,这对于这些小地主而言实在是最能表现他们身份的东西,完全可以当成奖赏!”杜如晦说道。
“两位爱卿都这样说,难道真的可行?”李二有点动心了,说起来,李二确实是想要让这个国家国泰民安,希望大唐百姓能够越来越好。
“陛下,不必再犹豫了,不然丰年饿死人的事情真的可能出现,到时候若是被心怀不轨的人煽动后果不堪设想。”杜如晦说道。
“既然如此,那么就挑选几个地方试行一番,若是可为,就推广到大唐全境。遇到灾年也有先例可循,就地筹措粮食,也能够让大唐百姓少受颠沛流离之苦。”李二下定决心。
“陛下圣明!”房谋杜断躬身领命。
贞观二年春夏之交,大唐皇帝李世民下了旨意,各州各县富户可以捐献粮食换取朝廷嘉奖,嘉奖等级达到一定程度可以享受一定的特权,进城不收进城费,见官不拜等。
这样的措施推出来,直接让整个大唐小地主阶层震动了,这天下大地主不少,但是更多的还是那些小地主,他们虽然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却地位不见得很高。
哪怕士农工商的四民等级上面他们居于第二位,但是对比起士族他们全然还是贱民。士族蔑称他们为田舍奴,从骨子里面看不起他们。
而李二这一道圣旨让他们得到了一种肯定,精神上的肯定,社会地位上的肯定。这让小地主们纷纷动了心,一个个都去当地的官府打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