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贼》算得上大片,当然这个标准是以内地04年拍摄的电影来说,如果与好莱坞动辄上亿的投资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哪怕是跟内地十年后的电影相比,也只能算是中小成本电影,但在这个年代已经是大制作了。
三千五百万元成本在04年这个时间段真不算小,能有这么多拍摄资金内地导演总共也才那么几个人,数来数去无非就是张一谋、陈凯哥、冯小钢外加一个姜闻,简单点来说不是内地一线大导演没有拿到大投资的可能。
从九十年代开始,面对好莱坞大片的侵袭,两岸三地的电影人也在尝试走大制作的路线,然而整个90年代,限于有限的市场跟落后的制作方式及技术,本土制作的华语片的最高投资也不过几百万美元,与好莱坞动辄上亿的投资相比,实在无法称为“大片”。
九十年代中后期谢进拍《鸦片战争》,投资成本是一个亿,相比以往的投资成本堪称内地巨片,只可惜票房不如人意,导致谢进几乎从此封镜;陈凯哥拍《荆轲刺秦王》投资七千万,最后却亏得投资人想跳楼,而作为导演的陈凯哥也需要用好几年时间去拍电视剧、拍小成本电影慢慢蓄势才能再次拍摄大片。
这两部九十年代大片正向的作用就是让横店发展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也算有了些许慰藉,国内影视行业因此沾光,只是拍片的导演就难受了,不管电影的评价如何,不讳言的说他们在投资方眼中的价值降低很多。
《英雄》的横空出世拯救了低迷的电影业,票房成绩上破了一系列内地华语电影票房,更是给电影业打了一剂强心剂,开启了国内电影业的大片时代,尽管它有争议,但这件事却毋庸置疑。
《英雄》带来的电影产业化运作的模式让内地电影圈的大多数人眼前一亮,总算搞明白了大片应该怎么拍,从某种程度上说,《英雄》是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的一块里程碑,它在艺术和商业结合的中国武侠类型片的发展上,有着丰富的启示意义。
从前期的策划筹备、类型片明星制,到拍摄制作、最后宣传发行,《英雄》呈现给人们的,是一整套迥异于国产电影以往操作路数,却又完全符合商业规律的市场化电影运作范式,许多人才发现原来电影还可以这么玩,更重要的是这个模式还是可以复制的,可想而知当时《英雄》的出现就宛如指路明灯。
加上《英雄》提高了国产电影投资方的票房分配比例,从而增加了投资方的投资信心和积极性,之后的中国电影市场才大片如潮,每年的年度票房和院线银幕数量得到迅猛增加,电影市场开始复苏。
冯小钢很清楚自己的本事,如果要学《英雄》玩视觉,玩特效,十个他都不是张一谋的对手,他能够在电影圈生存多年还混得风生水起的原因就在于他会讲故事,电影接地气,能够准确的把握观众的喜好,知道怎么以小博大,这些才是他被成为大导演的底气所在,而很明显冯小钢是个聪明人,他懂得如何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最大。
“白哥,我们这部电影到底接了多少广告?怎么感觉不止两三个?”邓朝看完摄影棚的场景布置,有些疑惑的问道,他手中还拿着印着掏宝网字样的旗子,即将在摄影棚中拍摄的镜头,他要用到这个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