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此时的满洲,正是武夫当国,议政王大会制度还在。爱新觉罗皇族各个英武,全是封建主,全是十四五岁披甲征战,全是军事统帅。
鳌拜又不是藩主,没有封地,没有世领护军,也没有直领牛录。失去顺治的皇权背书,还剩点啥?
与爱新觉罗皇族的战将比起来,鳌拜就是个跟班。
蒙古大汗,中国皇帝,藏地诸部的再世佛,都是满洲大汗的兼职,满洲大汗的根本是满洲,不是汉地。
康熙背后有爱新觉罗皇族,有蒙古王公,有吃着铁杆庄稼的八旗劲旅,鳌拜有个毛。
康熙毕竟年少,等鳌拜被元吉砍了,浑身一放松,才惊讶的发觉鳌拜根本不是曹操,就是个草包。
与皇权相比,康熙若是要杀鳌拜,鳌拜又哪来的还手之力?
康熙对他那个从小就性格跳脱的九弟,干净利落的砍了鳌拜,有感激,有后悔,也有忌惮。
感激的是小九此举,一下让他明白过来了满洲大汗是什么,根本不是他汉师傅跟他说的那些东西。
康熙时下一想也是自嘲,几千万汉人被几万满洲一鼓征服,汉师傅教他的那套东西,猛一听都很有道理,迷惑了他好几年,时下想来,都是奴隶的语言。
其次是后悔,早想通了鳌拜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亲自动手便是,一道圣旨鳌拜就动弹不得。
让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等人走一趟就是了,何必让小九直接冲进人家里砍人,倒显得他这个人主黯弱了。
就是这种后悔,带来了他被汉儒迷惑的恼怒,和对小九的忌惮。
小九身上,有当年老满洲皇族的凶悍秉性,与福全,常宁这号退化了的皇族,不是一回事。
当年多尔衮病逝,其胞兄阿济格自恃军功也挺高,感觉多尔衮与多铎都死了,该轮到他了,他也想做摄政王,继续让顺治喊阿玛。
于是,阿济格就威胁两白旗旗下的王公将佐,都要在议政王大会上支持他,他要参选摄政王。
结果,正白,镶白两旗的王公将佐都不鸟他,反倒提议立即召开议政王大会,要满蒙八旗内有议政资格的投票表决,要把阿济格办了。
顺治大喜过望,追封多尔衮为“皇帝”,就有笼络两白旗的意思。
之后,议政王大会统一了意见,济尔哈朗等一群满洲勋贵,合伙在京师德胜门前,围捕了得意洋洋回京参选的阿济格。
护卫阿济格回京的三百亲卫骑兵,被杀的一个不剩。
倒是没动阿济格,一群满洲悍匪把他圈禁了。
可阿济格比元吉还能折腾,整天不是磨刀烧房就是暗挖地道,宗人府也是圈不住他。只得令其自尽,除名宗室。
阿济格在两白两黄旗换旗前,是做过镶黄旗旗主的,讨过蒙古,征过朝鲜,一起随多尔衮入关。
吴三桂,尚可喜等降王,鳌拜等将领,就是跟在阿济格的麾下追杀李自成去的。从山海关外一路追击至陕西,湖广,斩杀刘宗敏,俘宋献策,亡李自成……
其一生征战,俘杀的大明总兵级战将都数十,俘明军以十万计,破城无数。
这样的满洲皇族悍将,想参选个摄政王,都能被议政王大会合伙坑了,鳌拜又算的了什么?
失去了皇权背书,大汗都亲政了,还想辅政?那不找死么?
康熙后悔的就是这个,太过把鳌拜当回事了,只要议政王大会不支持鳌拜,鳌拜是绝无可能对抗皇权的。
康熙忌惮的也是这个,他从元吉身上看到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老满洲皇族一样的凶悍气质。
而这种老满洲皇族的气质,如今贵为亲王的福全,常宁,甚或康熙自己,都是不具备的,性子被磨软了。
九弟能干净利落的把鳌拜砍了,康熙与有荣焉,却也隐隐忌惮。
因为他不相信元吉与阿济格一样,是个勇略有余而智不足的人。
尽管小九打小看起来比阿济格还疯,可阿济格一被圈禁就生气,见天磨刀烧房挖地道。小九屡次被圈却只拆房,不越狱,这心态就不一样。
“元吉哪去了?”
地上包袱里就装着康熙朝思暮想的人头,他却没再看鳌拜一眼的冲动,反是问起了远比鳌拜更有威胁的人。
康熙想清楚了,能制衡皇权的只能是阿济格,只能是议政王大会,不会是鳌拜这种奴才。
鳌拜与前明魏忠贤一样,一切权力皆来自于皇帝,皇帝信任就是厂公,皇帝一换,啥也不是。
阿济格这号的满洲皇族就不同了,有庄子,有世领牛录,有护军,有包衣阿哈,全是封建世袭的,手里有兵有粮有权。皇帝一换,反倒想当摄政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