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影岛海战就要结束了,接下来将是庆长之役的转折点“稷山之战”,虽说借用了历史上的名称,但具体经过绝对不同,大家就别急着百度了。
历史上,稷山之战过后ri军全线后撤,有人不理解,眼看着打到汉城了,为何临阵退缩呢?
我查了些资料,总结了以下两个可能的原因。
第一,按照此后的记载乃是退到海边加固城池,以备来年再战。
这条我不太信服,正如历史上所说前脚撤退,明朝联军便立即组织大军反击,蔚山之战,泗川之战,顺天之战便是证明,根本不会给ri军留有时间修筑工事。
不过固守城池,轮换回国休养倒是有些踪迹可寻,根据庆长二年二月二十一ri秀吉颁给立花宗茂的朱印状来看,确是出于休养生息的考虑。
附原文:
一、赤国不残悉一篇ニ成敗申付、青国其外之儀者、可成程可相動事。
这条最重要,秀吉的作战目标是全罗道完全占领,忠清道和京畿道适当攻占。稷山之战时ri军亦达到初期目标,随后仍向北进入京畿道竹山一带,也算是“适当攻占后才是大军南撤,可见稷山之战对ri军并未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也不存在所谓的战败南撤一说。
一、右動相済上置之城々、所柄之儀各見及、多分主普請等之儀、爲帰朝之衆、令割符、丈夫ニ可申付事。
这句话意思是到那时,除了几座据点的城主留下防守外,其余部队皆回国休养。
一、自然大明国者共、朝鮮都路大軍ニて罷出、於陣取者、各談合無用捨可令註進、御馬廻迄騎成御渡海、即時被討果、大明国迄可被仰付事、案之内候之條、於由断者可爲越度事。
这句话是秀吉对将士的勉励,意思是到时候他会亲自率领马廻众渡海作战,当然,以当时的身体状况来看,不过是嘴上说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