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墓室浸泡的海水冰冷得出奇,根本就不像这个季节所应该有。甚至比冰水还要冷上几分。我被冻得浑身打颤,找两个根棍子做了个简易高跷,我也给小碗做了一个高跷,勉强在水中行走。
小碗跟着在我身后,滴溜溜的看着这个墓室,显然十分的好奇。说实话,当时不单单她好奇,就连我也很好奇。
看这种墓室的形制时,我脑海浮现出一个画面。
狮子山汉墓,奇特无比。当年汉朝时,工匠从山顶开天井往下开凿17米,然后凿出12间总面积850多平方米的地下陵墓,一座狮子山几乎被掏空了。
用于封堵整座墓葬的塞石,后来被挖出时,只见一块巨石上写着朱砂印文“第乙下阳,东方二,简道,广三尺九寸,高四尺半寸,寰丈五寸”。上面这行字说的是这块塞石所处的位置,既它的尺寸大小,可以猜测出当时墓葬的设计者对每一块塞石的位置和尺寸都有准确的标注,可见西汉时期墓葬建设水平之高。
我仰视墓室墓顶,就好像是完全在石头上凿出来的溶洞。除去正中一道细微的裂纹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堆砌的痕迹。我从而那道缝隙隐约看出这是从山顶挖下来的洞穴。
不过我始终无法理解,既然都打通了甬道,还需要从山顶挖一个洞口。古代营造这些墓室,绝对不会在乎工匠生命。秦始皇陵竣工时,秦二世便下令将所有的工匠活埋。我一时无法理解,干脆就不去想了!
反倒是小碗,一点都不知道这墓室的意义,只在一旁嚷嚷:“小夏哥哥,这墓室里有一种奇怪的氛围,我感觉背后凉飕飕的,这个墓室里很不简单!”
何止她感觉出了这种诡异气氛,就连我也感觉到了。一进来就遇到那个童子度金身,到这里面又遇到这么奇怪的阵法,搞得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说是古墓,又没有任何陪葬品,甚至就连棺材也不怎么看得到。外加海水倒灌,尘封了上千年的时间里面的味道,里面的味道怪异无比。不过让我更加惊奇的事发生了,这里面居然还有一道石碑!而且还是汉字的。
石碑这种东西各个国家都有,因为其他书写载体容易随着时间毁坏,唯独这种东西能保存几千年,只要不刻意破坏或者风吹日晒,这东西放个上万年,都不会太有问题。古代一般比较重要或正式的文章才会刻石保留。在墓室里的石碑,必然是传记或墓志铭。
有了石碑墓室的来龙去脉基本就能解释清楚了,谁他娘的还看壁画。
这石碑可能是因为古墓有水,所以环境湿润的原因,上面倒是并没有什么尘埃,外加整个墓室都出山洞里,所以总的来说石碑上面的文字保存的还算是不错的,最起码看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
我大概瞅了这石碑一眼,也有些吃惊……
我勒个去,咋看还以为是汉字,他娘的走近一看啥都不认识!!
这不是传说的契丹小字?契丹小字是一种独特的契丹文字,它主要使用类似汉字偏旁部首的表音符号来拼写契丹语词汇。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表音符号表示一个元音与辅音组合而成的单音节,所以,总的来说,契丹小字更像是一种音节文字。契丹小字目前大约已能识别50%-60%左右,由于现存的契丹小字原始文字资料数量不大,所以研究进展不是很快。据历史记载,契丹小字是耶律迭剌(耶律阿保机之弟)在公元925年左右,在回鹘文的启发下创造出来的。除契丹小字外,契丹人还创造了契丹大字以书写契丹语。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这两种文字在契丹历史上并行使用。
看来这个墓室还是契丹人难逃的产物!
据史书记载,辽灭亡后,契丹人销声匿迹了,那么,几百万契丹人到哪里去了呢?史学界推测大致有三种可能:
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族源,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第二,西辽灭亡后,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迁移到了伊朗克尔曼地区,被完全伊斯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