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而言,通往陈塘的台阶并不好走。但对于在石阶上来来往往的夏尔巴人,一个个却是走得那样轻松自如。上山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是背着背篓健步如飞,下山的人中更是常见年轻人奔跑着风一样呼啸而去。那些上山的夏尔巴人一个个超越我们,我曾提起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的背篓一试,那份重量不禁让我咋舌。那背篓比之我的背包,重量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小女孩也试着提了提我的背包,之后只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虽然我的背包里装着全部的户外装备、一周的食物和水,重量绝对在三十五公斤以上。但在小女孩的眼里,显然不值一提。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传说,当年西藏地区援建墨脱公路时,有一些夏尔巴人也应召而去。在运输水泥时,外地的工人背一包五十斤的水泥走两天的路程,夏尔巴人背两包水泥一天走两个来回。这是外界第一次认识神秘的夏尔巴人,从此夏尔巴人以负重和登山而闻名藏地。
沿途遇到的夏尔巴人都很友善,大都微笑着和我们点头示意,偶尔也会有一些人用生涩的汉语向我们问好。这让我们有了一种异域风情的感情。也许是他们很少见到我们这种旅行者,除了好奇之外,还有一些人见我们个个背着大背包,走得不堪重负的模样,便上前示意我们需不需要帮忙。
当我们踏上陈塘时,那迷宫一样的巷道顿时让我们傻了眼。这时一个路过的会说简单汉语的小伙子见我们一付窘态,自告奋勇地把我们领出了迷宫。后来我们在陈塘联系不上事先让人说好的向导,由于陈塘镇上没有客栈,我们为住宿一事犯了愁。一个年轻的夏尔巴人问明了我们的情况,便替我们张罗起来,把我们安排住进了会说汉语的恩给老师家。
初次接触到夏尔巴人,便感觉到了夏尔巴人的热情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