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让不冷不热地说道:“希望这一次能彻底东北的问题。”
东征是目前最大的一件军事。朝廷出动了十万兵力,派出了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为都统,还有包括萧闼览在内的一大批战将。两年多前耶律普宁和萧恒德受命出征,是东征的开始,到现在这场战争已经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其中不仅有战争本身的起伏胜负,还牵扯到朝廷内部的权力争夺。
两年多前,新朝刚刚开基,朝廷决定发起东征,派出北府宰相耶律普宁和林牙萧恒德率领五万大军出兵鸭子河。萧恒德当年冬天就带了部分兵力深入青岭,抄了燕颇的老窝。但老奸巨猾的燕颇和他的手下则金蝉脱壳。朝廷收到了耶律普宁发出的捷报,派人前往军中宣谕奖励。第二年一开春,耶律普宁就亲率全军沿鸭子河东进继续追剿燕颇等贼。他们连战连胜,捷报再次传到牙帐。朝廷即刻派人前去查验核实,很快下诏颁赏全军。两位主帅都获得加官进爵。原任宣徽使、同平章事的耶律普宁加官政事令;原任林牙的萧恒德加授神武卫大将军,两人还得到大量金银赏赐。
东京留守耶律抹只曾在萧恒德冬季传捷时就奏报朝廷,说主犯燕颇成功逃脱,萧恒德中了空城计,此战应是有过无功。太后将他的报告留中不发。这时他再次上奏说,虽然耶律普宁打了很多仗,有所收获,但燕颇和乌玄明这两个朝廷的主要目标仍是没有伤到一根毫毛。东北依然盗贼横行,形势并没有见好转,远谈不上东征大捷,二人有冒功之嫌。
接到他的报告时恩赏已经发出,对东征进展顺利很有些兴冲冲的太后颇感懊恼。找来耶律斜轸、韩德让商议应该如何应对。
韩德让说:“战争也和其他事情一样,可以见仁见智。一场大仗只要不能一战彻底将敌人干净,说成胜仗败仗都行。我看这两次报捷都是实实在在的胜利,普宁年近六旬亲临前线,恒德也是真心报国不怕吃苦,功劳苦劳都有。朝廷统治名存实亡近五十年,东北千疮百孔,蛇鼠横行,加之地势复杂,北贯冰海,南通高丽,要想把藏匿的贼匪清剿干净谈何容易。将来要将生女真等部族全部纳入契丹籍册,建立州县,派地方官管辖并驻扎jūn_duì才有可能。想要做到如此,别说五万人,就是十万人马也不够,非得再打一场渤海灭国战争那样的大战。”
燕燕听了他的话心里舒服了不少,点头道:
“现在的东北虽然没有了当年渤海国的jūn_duì,但是一片糜烂更难收拾。太祖皇帝打渤海国只要拿下龙泉府,现在贼匪到处隐匿,想打都没有个抓挠处。普宁和恒德他们确实不易。”
耶律斜轸知道太后偏袒萧恒德,他本不想得罪太后,可是心里却赞同耶律抹只,对萧恒德一百个不服气。认为他初出茅庐就小捷报大功,将来依仗太后权势会更加难以抑制,必须从一开始就打下他的傲气。见韩德让为萧恒德说话,更为不满。心想之前的两次封赏都是他的主张,不等和北院、东京认真商酌就匆匆撺掇太后下旨,才会有现在的被动。其实他不是欣赏萧恒德,完全是为了拍太后的马屁。忍不住道:
“耶律抹只说的也是实情。朝廷已经颁布封赏,撤回有伤颜面,但是可以将抹只的报告转给他们,告诫他们要努力剿贼,才对得起朝廷的恩赏。”
这等于表明朝廷同意耶律抹只的奏报,是对耶律普宁和萧恒德的申斥,暗指他们有冒功之嫌。要不是顾虑太后的态度,斜轸一定会直接提出撤回恩赏,命二人戴罪立功。
前朝时韩德让和耶律斜轸相处还算融洽,但新朝以来,随着太后的宠信日益隆盛,德让就明显感到耶律斜轸的嫉妒和仇视。此次东征太后坚持启用萧恒德,引起担心耶律氏兵权日渐削弱的宗亲贵族不满,他现在对萧恒德的支持这种对立。斜轸已经撕破脸皮,德让也不想示弱,针锋相对地回道:
“耶律抹只的指责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他说没有抓住燕颇,这一点老普宁也没有讳言。把这样一封奏报转下去,只能徒乱前线军心。北枢密几次推荐耶律抹只担任东征统帅,大概认为要是换了耶律抹只就可以一战澄清东北了吧。在下倒以为,以耶律抹只的军事才能,能打出现在这样的局面都难。”
耶律抹只的奏章再次没有了下文,这一场风波没有掀起多大浪花就过去了。普宁和恒德继续在东北剿匪,耶律抹只仍然在辽阳府坐堂。原以为这个局面可以就此维持下去,靠着小火慢炖逐步改善东北局面。只等有一天朝廷腾出手来大举进兵东北。或者就是南边战事再起,撤出这支兵马。不想去年夏天风云突变,东北形势陡然紧张起来。
事情的起因颇为曲折,还是因为耶律普宁和萧恒德的深入东征。这支大军深入东北,在那片多年来被朝廷弃守因而盗贼蜂起的土地上雷厉风行进行剿匪。这一带土地广袤,部族众多,鱼龙混杂,有老实巴交的土著,更多的是对朝廷阳奉阴违的生女真和其他蛮部,还有不少渤海复国势力和与他们勾勾搭搭狼狈为奸的墙头草。耶律普宁和萧恒德在一团乱麻中立定宗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主要目标是燕颇和乌玄明两股挂了号的贼人,在追剿过程中,其他渤海人的山头村寨一体清扫,生女真部落和其他蛮部凡是和渤海逆贼有过勾连的、公开树过反旗的都被屠戮。其他生女真和当地土著投靠朝廷的,就要出人出粮出向导和土兵,官军将被清剿部族的人口、牲畜作为奖赏;不帮官军的就视为通匪,遭到剿灭。渤海人和不肯屈服的生女真奋起反抗的都敌不过数万装备精良的官军,有的躲进大山,有的北逃终年冰封的北海,更多的则沿着白山逃向东南鸭绿江一带。
南窜的渤海和生女真为了生存不可避免地与正在向外扩张的高丽发生了激烈冲突,双方为了土地、山林和人口财物爆发大大小小无数战争。渤海和生女真人打不过高丽,便派使节突破惊涛骇浪来到开封求援。
使节深谙兵法,并没有直接向宋人请求援助,而是施以离间之计,对宋国执政说高丽投靠了契丹,借道给契丹攻打自己。宋人一听这话便中了他们的诡计。因为宋人对付契丹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利用与其为邻的高丽、渤海、生女真,竭力拉拢这几股力量联合对付这个最大的敌人。高丽是其中实力最为强大者,也是开封最重视的同盟者。但高丽虽然一向对开封称臣纳贡,接受册封,使用年号,但它同时畏惧契丹,患得患失,若即若离,并没有结成铁的同盟。要说此时在契丹的压力下,转投它抱,是非常有可能的,也是开封最担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