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周阳一连朗读了三遍,越读越大声,越读越有感觉。刚开始,他还有点点顾忌,总怕自己并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被周遭的谁谁听到了嘲弄笑话。但慢慢的,面对只属于他一个人的清新,面对只属于他一个人的空旷,他的诵读开始纵情不羁。渐渐变得慷慨激昂。到后面,他更是伸开双臂狂奔,摸黑来到岛边,对着已有一丝蒙蒙亮的无边水域,放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感觉真好。
接下来,又循着记忆诵了一首李白的《蜀道难》。顿一顿,又突发奇想地用四川白话碎念了两遍。苏轼是四川人,李白也在四川呆过很长一段时间,还真别说,这两人的诗词用四川话读出来,竟别有一番风味。而有了这个开端,再继续去看《宋词选》里的那些词,那些意境体验自然就大不一样……
天亮了。
又凑合着吃了一点早餐,喝些水,伸伸懒腰,继续劳动。
先切土豆,把两三个“眼儿”切分成一块儿,8斤半土豆切了将近有60块。再前后大约间隔30厘米,左右间隔20厘米的种下去,这开发出来的土地就用去了一半。剩下的几平米空间,周阳用锄头大致勾出八溜小沟壑,把花生、黄豆、绿豆、红豆每样都试验性质地种了两小溜。
浇水,那半桶水显然是不够了。到外面接自来水进来,却又白白浪费掉一次出入的机会。
好在,周阳早就有过准备。之前网站上曾提示的“不准涉足水域”,应该指的是不要去岛之外的地方探索,但取点水上来guàn溉总可以吧?他昨天买的麻绳和铁桶,就是为了现在的汲水。
但想是一码事,真正做起来却很难。
周阳有轻微的恐高症,而这岛边的每个位置,离下面的水域都是9米高。特别是最边缘的壁崖完全垂直,陡峭如刀削,人要掉下去,就根本别想爬上来。就在刚刚,周阳用绳子拴铁桶的方法试了一次。但等他战战兢兢地趴在崖边,费了半天劲把桶磕磕碰碰拉上来,铁桶里剩下的水还不到四分之一。
尝了尝,无sè无味,不咸不甜,和普通自来水没两样。
但这种取水方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光靠每次从外面带进来的水,也完全不够啊。思量琢磨了半天,周阳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个笨方法——自己挖建一个汲水码头。
从离岛边二十米的地方挖起,逐阶逐梯的下降,直至挖降到岛边时与水面相平。到时候,他就能顺着阶梯来到水边,把一桶桶地水装入蓝sè方格,轻轻松松地来回取水了。
周阳向来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一旦做好了的决定,就会想方设法费尽全力去执行。虽然这工程量对他一个人委实太过于庞大,但只要是码头建好,对他日后的安全用水可谓是一劳永逸。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里长征,就从现在开始。
选好位置,在岛的东边破土开工。
这时候,锄头的神奇就展现了出来。周阳只觉锄把越使越顺手,锄刃好像也越用越锋利,锄下那些原本板硬如石的泥土,似乎也逐渐变得松软了起来。约莫六个来小时的功夫,他就锄出一片通往岛边,宽约4米,长近30米的杂草地。
只是目前没有筐,这么多镶着牛筋草、马蹄草的土块很难弄到其它地方。那就估且先晾一晾,等下次带进箩筐把它们先运走,再继续深挖。
接下来,睡会儿“午”觉,又继续这边的除草拓荒。中途累了,又喝点水,读会儿书,放开嗓子吼几首在外面从来不敢唱的歌,继续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