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 > 第二百四十二节细说大理

第二百四十二节细说大理

我的头脑里立刻条件反射的浮现出了刚刚在手机里翻到的一段百度百科的关于大理的详细的介绍,因为以前工作太忙,所以几乎很少去这些地方,不像小飞,因为工作的需要全世界都跑了个遍,可惜我们单位的工作性质就是长期蹲守办公室,为了工作,真是兢兢业业,战战兢兢,自然没有空去四处潇洒一番,总觉得来日方长,反正以后还有机会的,没有想到现在倒是有机会了,不过人又身在大宋了,而且在一片刀光剑影之中,所以来日真是并不方长呀,因为还有说不清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道不明的交通事故,所以现在很是后悔,只能通过百度来了解这座妇孺皆知,鼎鼎有名的城市的一二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щwwlā地跨东经98°52′~101°0′,北纬24°41′~26°42′之间,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山、南涧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境内以蝴蝶泉、苍山、洱海、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大理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境内的山脉主要属云岭山脉及怒山山脉,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剑川与丽江地区兰坪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州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70米。境内以老君山-点苍山-哀牢山一线的大断裂为界,构成两大部分。东部属扬子准地台区,西部属藏滇地槽褶皱区。其东部扬子准地台区,西以洱海-红河深断裂为界,往东延入楚雄州境,为扬子准地台西缘的一部分。其西部藏滇地槽褶皱区,是州境内西部及南部广大地区,东以洱海一红河深断裂为界,西至怒江、澜沧江河谷,呈南北纵贯州境,点苍山上还有苍山十九峰。州内湖盆众多,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18个,面积共187149平方公里。占大理州总面积的66。盆地多为线形盆地,呈带状分布,从西向东排列为6个带。第四纪山岳冰川遗址分布于洱海以西,永平以北的高山区,大理点苍山是中国最后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主要河流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大理州。州境内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青海湖8个湖泊。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四季温差小。较接近北回归线,太阳辐射角度较大且变化幅度小,形成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四季温差不大;热带季风气候,分雨旱季。大理州冬干夏雨,赤道低气压移来时,其中的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故称南诏。公元八世纪,六诏在唐支持下,建立南诏政权。南诏与唐王朝之间关系密切。后来,由于南诏力量日益强大,与唐朝矛盾日趋激烈,终于在公元749年和公元754年,双方发生大规模战争,史称“天宝战争”。后经过双方努力,公元794年举行“苍山会盟”,双方重归于好。南诏后期,宫廷内乱,终于国家在混乱之中分崩离析。南诏国就此消亡。

9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国基本继承了南诏的疆界。大理国统治云南达00多年,期间曾受宋王朝的“云南八国都王”等封号。公元125年,忽必烈率元兵,从宁夏入甘肃,经六盘山,结集于临洮,然后进入四川西北部,在松潘地区分三路以进。忽必烈亲率中道兵,过大渡河“经行山谷2000余里”,由今盐源、永胜,直抵金沙江,“乘革囊及伐以渡”,到达今丽江境。忽必烈率军攻取了剑川、鹤庆,由上关进逼大理城。城破,大理相高祥被杀,大理王段兴智逃到滇池地区。1254年春,忽必烈班师北还,兀良合台留镇云南。公元1254年,兀良合台继续进军,先后平定了大理国的五城、八府、四郡及乌、白蛮7部,在昆泽俘获大理王段兴智,大理国亡。至元十一年,元朝委任赛典赤为云南平章政事,来云南建立行省。赛典赤撤销了原来的万户、千户、百户军事性的建置,改设路、府、州、县,建立了云南诸路行中书省,置路三十七、府二、属州五十四、属县四十七,尚设立了甸、寨、军民府等。元代在云南建立行省,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统治迈进了一大步,形成了“行省有令则布天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的政令统一局面。元代云南行省时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属于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大理路:至元七年,元朝并大理上下二万户府为大理路,治所在今大理城,领有一县、二府、五州。1276年改府为路,云南正式成为行省级区划的名称。洪武十五年,明军袭破大理城,朝廷改行省为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诸府州县司;置诸指挥使司,领诸卫所;置提刑按察司,分巡安普、临元、金沧、洱海四道,并察诸府州县司卫所,称为三司。今大理州地域分隶于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和楚雄府。清朝时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别隶属于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和蒙化府直隶厅。鄂尔泰任云贵总督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大理地区被划为云南的内地。《蛮司志》卷八载:“版籍其地,加以经化,创置云南、楚雄、临安、大理诸府为内地;更以元江、永昌之外麓川、车里诸地为西南夷,一如旧时成都之视滇池。大理府为迤西道治所,大理提督驻地,领州、县、长官司。领州:赵州、邓川州、宾川州、云龙州;领县:太和县、云南县、浪穹县;长官司:十二长官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月下长歌生活碎片玄殇位面商人的游戏重生之建筑大师神魔世界的召唤灵印沉沦不一样的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