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丁听到戴言此话如此之重,不禁怒极而笑,说道:“请恕在下愚钝,不知公子此话何解?”
戴言道:“一个国家,如果只是注重于自己的脸面,和他国对自己的祈求、尊崇,而不在乎自己国家的利益,百姓生民的福祉,这样的国家必然会灭亡!当年的晋国,东压齐国,西逐秦国,南胜楚国,北征戎狄,诸夏各国不朝于天子而朝于晋,晋君之威势何等煊赫!然而鄢陵之战以后,后来的晋君都沉浸在先代的霸业中,享受着各国诸侯对自己的尊崇,由此生出了懈怠之心,到最后地分国灭,为天下笑,其不宜哉?”
赵国就是三家分晋中得益最大的一国,对于晋国灭亡的历史他们是再清楚不过了。因而听到戴言所说的话,富丁也没有什么反对的话了,只得默默不言。
富丁沉寂下去,又一位赵国大臣站出来了。这位大臣相貌威武,身材健壮,一身戎狄之服,身带佩剑,赫然是一位将军。他直截了当的对戴言说道:“吾乃肥义,公子辩术无双,在下自以为不及。在下只想问公子,公子想让我赵国救宋,我赵国也不可能单单耗费自己的力量做不讨好的事。宋国能拿出什么来感谢我赵国呢?”
听到肥义这话,戴言就是哈哈大笑。他向着肥义一拱手,说道:“在下在宋国,就曾听闻肥义将军水淹齐国大军,尽拔齐国济西之地,将军之威势天下无双,在下佩服。”
肥义丝毫不为戴言的话所动,他只是淡淡的说道:“公子对在下感兴趣尽可私下去讨论。以在下看来,宋国与我赵国,国土并不接壤,即使我赵国发兵救宋,宋国割让土地送与我赵国,那对于我赵国来说也是一块飞地,我赵国是万万也拿不下的。这样看来,我赵国纵然发兵,恐怕也得不到多少利益。如此,我赵国为何要救宋国呢?”
戴言道:“先生这话说得太好了!宋国和赵国都为商业大国,各位对商人应当都不陌生。商人做生意的原则就是从来不做没有好处的事,在我看来,这样的原则一样可以用在国事上。从明面上看,赵国救宋,也确实没有什么明面上的好处。在我看来,在场的诸位眼光实在是太短浅了,就如同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一片天,而看不到整个世界。
赵国,乃是北方之大国。你们的国土虽然大部分都是在太行山以西的冀州,然而你们的都城却是在太行山东部的邯郸,这是为什么呢?这当然是因为邯郸所在的地区才是适合农耕的地方,是整个赵国的产粮区。虽然这部分的国土只占赵国国土很小的一部分,然而赵国却是必须依靠此地方能存在。
赵国定都于邯郸,想要夺取大量的产粮区,那么赵国就必然只能沿着大河的下游,往东面扩张了。这样一来,赵国就必须去抢占齐国的领土,赵齐两国就带有天然的冲突。赵国都城所在的邯郸地区,以及整个大河所流经的下游齐国地区,并没有险峻的地形做为抵挡,可以说赵国的核心地区和齐国乃是重叠的。
在下曾听人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即使赵国不往东扩张,侵占齐国的领土,难道齐王就能容忍邯郸城立在自己的旁边吗?由此看来,赵国与齐国的仇怨和冲突从两国所在的位置就决定了,两国一定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如今齐国开始攻打我宋国,往西扩张,各位想想,如果齐国攻下了我国陶丘。那么齐国强大的水师就可以通过济水进入到大河,再由大河进入漳水,由此未来齐国兵临赵国城下时将有着齐国的水师助阵。更会有着着源源不断的粮食。齐国临淄,数百年前就已是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的大都会,如今之齐国更是天下第一人口大国。唯一能限制齐国出兵的,就是粮食罢了。如果齐国在邯郸城下有足够的粮食,安知齐国不能一举夺占邯郸?到那时,恐怕赵国也就只能放弃这花花世界,退守到晋阳,代地,和戎狄共俗了吧?”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好,说得太好了!”戴言的话一说完,坐在上座的赵候赵语就拍掌赞叹道。
而一旁的肥义在听到了君主的表态以后,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戴言。
见到赵候赞叹的话语,戴言知道这位好战的君主已经被说动了,然而要想让赵国出兵,他还需要加上最后的一把火。于是他接着说道:“多谢赵候谬赞!赵国救我宋国,实际上也是在救自己!昔年,晋国和楚国对峙于中原,恰逢晋国遭遇“邲之战”的惨败。晋国正面无法对抗楚国,于是晋候采用了楚国逃臣申公巫臣的建议,扶持南方和晋国没有冲突的吴国来对抗楚国。从此之后,晋国所面对的压力果然大减。
如今赵国所面对的局面,和当年的晋国何其相似?赵国与齐国有着天然的冲突,若是有我宋国作为盟友在东面牵制齐国,这对赵国来说,岂非大利?而今出兵救宋实际上就是在扶持齐国的敌人,同时也是在强化赵国的力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