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宋第一太子 > 第21章 (平边策)

第21章 (平边策)

要积极的赏赐那些用功的人员,同时要严惩作‘奸’犯科之徒,做到赏罚分明,这样才能团结全国的臣民。”

柴荣边看,边叫好,兴奋的时候,高兴地直拍手。他继续看了下去:

“提倡节约积聚国财,使徭役合理施惠于民。等到国库充足、物资雄厚、上下齐心报国的时候,再平定四方。

敌方的百姓如果看到我们国家政清人和,上下和睦,国家强盛而又富足,兵强马壮,将士同心,必定心生向往。

那对方的情况就会生有利于我们的变化:

知情的人就会做我们的内应,熟悉地形的人就会为我们做向导。到这时候,对方的民心和我们的民心相同,那就是顺应了天意,顺应了天意,那就无事不成了。

攻取统一的策略应该从容易之处着手现在看来,吴国最弱,应先从吴国开始。

吴国地域大,东到海,南到江,和我们的边界也很长,有两千里。我们先‘骚’扰其守备薄弱的地方。

如果他们坚守东面,那么我们就‘骚’扰他的西面,增援西面我们就再去‘骚’扰他的东面,在他们东西奔走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发现他们的边界的虚实和兵力强弱。

然后集中兵力攻其薄弱,则会所向无敌,席卷敌军,但不要太兴师动众。

此时只须用轻兵‘骚’扰即可,敌人素来怯懦,知道我军征讨,必然会重兵来应战,这样几次下来。

对方必然民困国竭,即使不派重兵,那我们就能大获其利,他困竭而我得利,不久江北的领地就会归我所有。

得到江北之后。又可以用其民众来充实我们的军队,壮大我们的力量,江南也就不难平定了。

这样用兵,用力小而收获大,得吴地那么南方的桂、广如我大周的囊中之物了。

到那个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去招降蜀地,假如他们不降,就四面并进,天兵席卷而定蜀地。

一旦平定,幽州就会望风而归,但并州是死命之寇占据的地方,不能用恩信招抚,必须用重兵强攻。

但现在还不足以威胁边境,可以最后再取,等待有利时机,一战就可成功。

现在我军兵强把壮,物资充实而完备,群臣团结知法,将官听命用力,等庄稼再丰收一次就可以用兵平定边境了。

今年夏秋后,在边境一带可以先储存军粮、物资,做好准备,以图大业了臣只是一个生,不足以谈论国家大事,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请陛下宽恕”

在柴荣要大臣们写策论的时候,他内心已经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且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初见成效。

国家开始走向强盛,当时的大形势也对统一有利,百姓渴望统一,从此永远免遭战火的摧残。

但柴荣手下的许多大臣却喜欢安于现状,不支持柴荣的统一大业,柴荣一提及此事,好多人就闭口不谈,所以让大臣们写策论也是找到全力支持他的人,辅佐他完成这一宏图。

王朴的文章字不多,但字字说到了柴荣的心里,这次策论让他欣赏的只有四个人:杨昭俭、窦仪、陶谷和王朴,而王朴的策论最合他心意。

为进一步了解王朴的想法,柴荣又几次将王朴召进宫里面谈,素有治国大略的王朴的应对让柴荣非常满意。

总结起来王朴的《平边策》就是以下几个步骤:

提出先攻南唐,取得南唐江北,再进一步而控制南方各国。以后再取后蜀和幽州,最后解决契丹边患的这么一个明确的战略思想。

同时他有提出得民心者的天下,一定要争取各国的民心这一政治策略。

对于无力的征讨则实行避实击虚等建议,这有点像游击战,不过确实构思清晰,战略意图一目了然。

在历史上这些政策柴荣大多均予采纳,成功地发动了一系列统一兼并战争。

可以这样说,后周在柴荣时期,发动的一系列统一的兼并战争,里面大多有《平边策》的身影。

后来,柴荣亲征吴国的时候,就让王朴任枢密使,主持军政事务,王朴成为国家重臣。

历史上就是这个王朴一篇平边策就,平步青云了,实则是他迎合了柴荣当时的野心。

赵旭对此人也是刮目想看。怪不得此人当时会成为柴荣任命的辅佐柴宗训的大臣,看来并非是个庸臣。

老的一代臣子老的老,死的死,柴荣也开始培养自己的亲信了,自己不仅需要赵匡胤父子这样的武将。

也需要治国的文臣,王朴就在这个时候进入了他的视线想不发达都难。

柴荣也开始他的改革之路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修真之逃不出的魔掌攻妻不备,前夫要复婚英雄联盟之啸傲天下冷面总裁虐爱天蝎女萌妻来袭:首席步步惊婚漫漫追夫路:老公到怀里来名门斗宠,真爱双行道随身空间:带着包子去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