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 > 第五十六章 迁都之议,河东备战

第五十六章 迁都之议,河东备战

杨彪想了想说:“不妨事,将来让其出镇一方,放在贤侄和骠骑将军张济的兵马之间,我料他掀不起太大的风浪来。”

二人回去向献帝复命,献帝听说杨奉邀功之事,虽然心中不喜,但是自己身边没有百官如何能够治理天下。虽不十分情愿,但是还是答应了封赏。

而董承是董贵人的父亲,和自己毕竟是一条心的,此时更应该好好笼络一番。所以献帝下旨封董承为前将军,杨奉为后将军,韩暹、李乐为奋威将军,奋武将军。其余人等各有封赏。明其尽快到安邑来见驾。

第二日,杨奉、董承带着本部万余兵马共百官前来。献帝亲自迎接。

众人休息一日,第二日百官上朝。安邑的临时行宫虽小,但是毕竟也有议政的大殿。百官往殿中一站,一下便有了上朝的气氛。不像前几日只有杨彪等几个大臣那样孤零零的。

献帝今日心情很好,因为他终于可以亲政了,找到了那种很久以前就想得到的感觉。虽然现在在安邑这样的偏僻小城,但是至少现在他很满足。

殿下文武官员,文官以太尉杨彪为主,武将以骠骑将军张济为尊。今日上朝按位次站班。田靖身为镇东将军正好站在后将军杨奉身边,两个人是老对手了,这面上都很客气,其实心中自有自己的算盘。

今日讨论的首要之事,还是南匈奴单于于夫罗请求和亲之事。以前没有百官只有几个人商量便可,但是现在百官在朝,却是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起没完。

有不同意和亲的,认为有损大汉声威。有同意和亲的,认为正好平定李、郭汜之乱,献帝可以尽快还都长安。最后从和亲之议,又成了迁都之议。百官都觉得安邑不足以为都城,除了长安之外,还有提议回洛阳的,也有提出迁都弘农的。百官各执己见,吵了个不可开交。

田靖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突然觉得心很累。心说这没有百官的时候反倒觉得一切都好,怎么百官来了倒觉得天下大乱似地。

百官讨论了半日,也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来。

到了散朝的时候,献帝留下田靖和杨彪二人议事,说实话,现在的百官之中献帝也就最信重这二人。

关于匈奴和亲之事杨彪提议,不如许之,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和亲的好处是可以对付李、郭汜,从杨奉、董承那得来的消息,现在二人又重新结盟了,只怕下一步一定会攻打河东。即使匈奴不肯好好出力,至少不会前门打狼后门据虎。但是时间上可以拖得久一些,就是先谈着,什么时候派公主出关可以再定,所谓岁贡只能作为彩礼,今后若是大汉强了,不给也不会被当作是失信。

关于迁都之事,若是打败了李、郭汜还是回长安为上策。至于洛阳吗,董卓一把火把洛阳烧了个精光,若想重修宫室,安置百姓,不知要花多少钱粮。

和亲之事田靖没有发表意见,因为从他心里面来说是不情愿的。一个国家以牺牲一个弱女子的幸福去保护,这是他和师傅赵云当年认为最羞耻的事情。

至于还都长安他认为一两年内是很难的,李、郭汜大军加起来七万,现在河东兵马加起来不过两万人,而且多是乌合之众。就是加上张济弘农的两万兵马也不是李、郭汜的对手。

洛阳的事情可以先准备着,什么时候合适了什么时候再考虑迁都。毕竟安邑不是久居之地。田靖提议让献帝给河内太守张扬下一道旨意,让他筹备在洛阳重新宫室和收拢流民一事,同时从朝中百官中挑选几个能干之人前去帮助张扬。将来可许张扬司隶校尉一职。

杨彪和献帝都觉的田靖的想法可行。

次日上朝,也不等百官再议,献帝乾纲独断,安排一应事宜。和亲、迁都之事处理之后。献帝同时安排了各军布防情况。以虎贲校尉张泉麾下为基础建虎贲卫士营,守卫安邑行宫,张泉升任虎贲中郎将。前将军董承的麾下兵马负责安邑城的防御。河东都尉齐泰和河东骑都尉乐平负责安邑城外的防御。

镇东将军田靖还镇蒲坂,调长水校尉种辑部和上郡都尉伍芳部南下,协助田靖防守安邑。

骠骑将军张济还军弘农,镇守潼关。

后将军杨奉驻守河北,大阳,同时派重兵务必保护风陵渡的安全,确保河东和弘农两郡的联系。

散朝之后。田靖和张济辞别了张泉等人,骑马南下。到了蒲坂,张济留下两千人马协助田靖守城,带着剩下的六千兵马起兵回弘农。

临行之时,田靖劝张济让张绣那面暂缓进取荆州,因为担心李、郭汜这次会全力进攻河东和弘农两郡,还是早做准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老婆是土匪老祖,你酱油瓶掉了(穿书)巅峰玩家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厂花护驾日常凶局大宋第一太子修真之逃不出的魔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