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面子、找他卜卦的乡亲还能当面尊他一声“周道长”,其实大部分宿县人私底下都唤他“周鼻子”。
周鼻子知道了也只能摸摸鼻子仰天长叹,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自从鞑子入关建立元朝政权后,由于元人与汉人人数的比例极不平均,汉人的文化和典章制度比元人优越,朝廷为了保护元人的地位,主张元蒙至上主义,把统治下的百姓分为四等人:一等元人,二等色目人(即西域人、欧洲人),三等汉人(北方其原来统治下各少数民族及部分汉人),四等南人(原宋朝疆土内的所有汉人)。朝廷还特别规定在四等的南人中,如果没有上学和当官的人就不能有正式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或者行辈命名……安徽凤阳地处原宋朝疆土内,正是所谓的四等南人辖区,所以这里的老百姓过得很艰苦,没有地位、没有经济收入,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
想到这里,周鼻子傲娇地抬起树皮老脸,略带得意的目光扫过朱重八。别人叫他周鼻子还算给面子了,起码没喊他阿猫阿狗,起码比面前这个没名字只能念排行的放牛娃朱重八强多了。
突然周鼻子的视线定格在朱重八的小手上,再定睛一瞧,顿时双眼泛光,假意咳嗽一声,“小八啊,你看今儿万里无云、天干气躁,道长我嗓子都说哑了,要是有个枣子润润嗓子该多好,我才能继续讲故事喔……”
朱重八攥着青枣的小手紧了又紧,那是他在山上放牛时无意发现的一个半生不熟的枣子。摘下这个枣子后他欣喜若狂又舍不得马上吃掉,就一直当宝攥在手心,偶尔嘴馋了才悄悄舔上一舔。可是眼下他的喜悦都变成了懊恼:这个牛鼻子的眼睛怎么比天上飞的尸鹫的眼睛还厉害,连自己藏在手心里的枣子都能瞄见?给又舍不得,不给人家又说得如此明显,要是得罪了这个牛鼻子,以后不讲故事了怎么办?
犹豫半天,朱重八最后还是依依不舍地把枣子递出去,枣子只能逞一时口腹,得罪周鼻子以后就没故事听了。看着周鼻子囫囵吞枣满脸陶醉的模样,朱重八喉咙不由自主地吞咽了一下,腹诽道:牛鼻子,小爷的口水好吃吧。
朱重八的老家在濠州钟离,和他目前生活的宿县只有一山之隔。他的老爹朱五四本是一个普通农民,可是这年头种的粮食还没上缴的粮食多,创业不如打工,所以朱五四一怒之下荒废了自己的耕地,带着家人翻山越岭来到宿县给当地一户刘姓地主打工做佃户。
古往今来,地主都是剥削阶级的代表,这位刘地主也不例外。
朱重八的父亲和哥哥们在刘地主家劈柴、挑水、种庄稼;朱重八的母亲和姐姐们就在刘地主家煮饭、洗衣、带孩子。
朱重八刚到刘地主家的时候才三岁,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刘地主见状当即不乐意,地主家也没余粮啊,家里又不是慈善堂,个个都来白吃白住怎么受得了?最后在朱五四一家人恳求并答应放弃各种福利待遇、只管口饭的情况下,刘地主才勉强同意让这个三岁的奶娃娃去放牛。
现在朱重八已经五岁了,五岁正是稚子初萌的阶段。然而刘地主家的孩子瞧不起他们这些佃户孩子,父母和哥姐又累得跟狗一样哪有空逗哄小孩,可怜的朱重八除了跟牛哞哞哼哼几句,再也无人搭理。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喜欢吹牛的老神棍,听对方讲一些玄之又玄、神乎其神的故事,这一下仿佛给朱重八幼小的心灵打开了一扇奇妙的窗户,从此他每天早早就把牛赶到凤阳山上吃草,自己搬块石头坐在周鼻子面前听经学道。
周鼻子非常激动,去道观没找着吃食,反倒遇上一个崇拜者。他的肚皮虽然还瘪着,精神却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唯一的缺点就是这个崇拜者的年龄太小、没有什么财物可以孝敬三清道长。但是这个崇拜者的态度很虔诚——唯道尊之,即使自己年纪大了,有些道义讲错了,有些牛皮吹破了,这孩子也从不反驳——嗯,尊师重道,是个可造之材!
回味半晌青枣的滋味,周鼻子脸上的树皮皱纹愈发加深,继续讲起误人子弟的故事……
时间慢慢被热气蒸发掉,太阳悄悄滑落西山,天际尽头烧起了大片大片奇形怪状的火红晚霞,如锦似帛,五彩缤纷,山峦、大地、城墙、房舍沐浴在万簇金光中煞是好看。
不过朱重八和周鼻子都没有欣赏夕阳的浪漫细胞,朱重八得牵着牛回刘地主家了,周鼻子也打算进城去富贵人家的后门溜达溜达,看看有没有仆人出来倒泔水。
两人都是宿县的熟面孔,倒也没被士兵为难,顺顺利利进了县城,刚刚要分道扬镳,忽然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奔跑声,两人好奇地回头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