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狄元和钟离二人则是当初从杨渥自己的亲军里面选出来的十人中的两个,虽然没什么大的本领,但胜在忠心。毕竟作为亲军的指挥使,忠心才是最为重要的,能力稍弱一点倒也没什么。
至于刁彦能更是杨渥一手培养出来的,对他自然忠心可靠。
除了将亲军将领逐渐替换为自己人外,亲军的将士也逐渐改成那些阵亡将士的孤儿,而下层军官则逐渐改为杨渥最初的那支五百人老亲军中的将士。
这些老亲军的将士经过这三年的培养,还活着的一般至少都能担任队长乃至营指挥的职务;他们都是杨渥一手训练出来的,每一个人的名字他都记得,所以这些人也是对杨渥最为忠心的。
经过这般调整,如今的亲军可以说才是杨渥自己的亲军,才能做到完全掌控,不必担心出乱子。
当然,对亲军的调整都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进行的,直到前一段时间才彻底完成。不仅在jūn_duì中基本没有引起动荡,甚至许多将领到了现在都没感觉到亲军发生的变化。
除了对亲军进行调整外,杨渥还在严可求等人的建议下开了一次“恩科”,主要针对的是两浙的士子,以收拢两浙的民心。
去年科举的时候虽然两浙已经基本被淮南攻占了,不过那时候毕竟大局未定,许多士子都还在观望,所以前来参加淮南科举的并不多。
不过今年再次科举参加的人数就多了很多,而且因为有了去年的经验,考生做的准备也要充足许多,他们考试的成绩总体上比去年的强,不过却没有什么能力特别突出的,而且最后录取的人数依然只有五十人。
这五十个新录取的进士,除了前三名留在节度使府观政外,其余人和去年的科举一样,也是外放的地方担任县令等职务。
不过与此同时,杨渥也宣布了,以后每过两年就会进行一次科举,录取的人数也会大幅度提升,不过录取的进士除了前十名直接担任县令级别的官职外,其他进士或者“同进士出身”的都必须从九品官开始做起。
为了防止有考中的士子觉得自己的排名不高,不愿去地方担任九品小官,想重复参加科举以考出好的名次,杨渥进一步规定,凡是已经录取之人,不得重复参加科举。而且在考生的年龄上也作出限定,凡是年龄超过三十五岁的禁止参加科举。
这几项规定一出来,便在淮南上下引起轩然大波。不过如今走科举之途入仕的毕竟还是少数人,他们在淮南也没什么话语权,而那些武将们更是对此漠不关心,甚至暗地里还支持杨渥的做法。
对那些武将来说,他们在战场上拼死拼活才能得到高位,凭什么那些科举之人只要在家读点书,然后一朝考中了就能一步登天?
有这些人的支持,再加上杨渥的强硬表态,以及杨行密的出面支持,这些规定最终还是得以通过。
除了调整亲军和开恩科以外,在其他方面杨渥基本没做什么调整,便是明州、台州等已经成为内地各州的刺史如今也依旧是用武将在担任。
没办法,一来去年科举取士的那些人担任县令才一年时间,提拔得太快不好;二来那些地方当初王茂章攻占的时候因为要赶时间,所以他采用了许多粗暴的办法,结果到现在那几州的盗匪都很多,不用武将镇守着,难保不出问题。
总之,一切都以稳定为主,尽快让淮南上下习惯自己的统治才是最主要的。
这天,广陵城中,天气十分炎热,节度使府也变得十分热闹起来,因为今晚这里会进行一场大宴。
这次大宴的主要目的是庆贺杨渥的长子的出生。
去年十月份,他的妻子周梦洁终于怀上了,把杨渥给喜得整天乐呵呵的。那时候李珣还在广陵,他亲自把脉后说怀的应该是个男孩,这下杨渥倒是不怎么在意,但杨行密的喜色就要更浓厚了。
果然,十月怀胎后,半个月前周梦洁安然产下一子。
这个儿子既是杨渥的长子,又是他的嫡子,一出生便成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核心焦点。
而在此之前,杨渥的母亲史夫人也产下一子,另外杨行密的妾室王氏又产下一女,到如今,杨家在杨渥这一代已经有了杨渥、杨隆演、杨濛、杨溥、杨浔,以及刚刚出生不久,还没取名字的老六这六个儿子,女儿除了已经出嫁的三个外,还有三个,不过都还年幼。
再加上杨渥刚出生的这个儿子,杨家总算是三代齐全,人口不再像过去那么稀少了。
而今天举行宴席的目的除了庆贺杨家长孙的出生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给最近出生还没有取名字的三个小家伙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