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子用庄重的语气,高声念到:
“寡人以为,国之勃兴,人才为先。遂诚聘国师,遽办宫学。以期名师授业,贤圣解惑,幸闻教诲,卒学大道。尔等莘莘学子,国之贵胄,必得勤学苦习,旦夕不倦,方不负寡人期望之殷。寡人据此细察品行端止,甄别学业高下,明辨贤良愚顽,厘定骐骥驽钝。上至太子之位,再至大夫将军,直至城尹邑宰,贵贱等分,均待尔等择定,不可自误。”
这份诏书已经讲得很明白了,楚王要依据诸子在宫学中的表现和成绩,来决定诸子未来的前程。连太子之位也要凭宫学优劣以断究竟。由此可见楚王对宫学的看重和期待!
诸子们鸦雀无声,均被楚王的诏书震住了。这可不是开玩笑,楚王一向一言九鼎。既然这么说了,就有可能这么做。虽然尚不知采取什么办法来判断好坏,但只要与太子之位有关的事情,那都是非同小可之事。原本以为宫学不过是应个景,热闹几天也就结束了,谁会想到大王这次会这么认真。那些抱着看热闹、混日子想法的诸子们,心理未免沮丧不已。而那些胸有大志、有企图者,心理则踌躇满志,觉得机会难得。众人各怀心腹事,但无一例外地都收起了轻视之心,一个个聚精会神地看向慎子。
慎子轻“咳”一声,淡淡地说到:“大王英明,兴学育才本就是国之根本。本座忝为教诲之师,定能恪尽职守,不负大王重托。本次宫学除正常传授书、数、诗、礼之外,还要增学上古传史,春秋经世、道德真言、黄老经要等学问。今日本座即以楚人筚路蓝缕之卓绝创业历史作为首课。”
“楚人乃上古大帝颛顼高阳之苗裔,潢潢贵胄,本就是我中原一脉。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楚人始祖鬻熊秉承天意,南下江汉,教化三苗,泽及九夷,徳被八蛮,遂成祖业。楚人之母妣厉,生子丽季,难产而亡。巫祝以荆条裹之而葬,荆者,楚也,固有楚人之称谓。延至楚子熊绎,辟在荆山,以处草莽;筚路蓝缕,以涉山川,国势日盛,土地日广,周天子赐爵位于楚,楚乃始立于诸侯之林。筚路者,柴车也;蓝缕者,旧衣也。楚之先祖,敬天畏命,艰苦创业,才有汝等高爵尊位之遗福,汝等岂能不铭记于胸?楚之先祖,谨奉民生在勤之箴言,而能勤而不殆,汝等岂能饱食终日,自甘荒废呢?”
“楚人及至楚武王、楚文王之时,振军经武,纵横天下……”
慎子整整用了一个时辰讲述楚人创业之历史。对此,十九有的听师父讲过,但大部分内容还是第一次听到。想到自己的祖先如此勇武坚毅,如此艰苦卓绝,内心中油然生出身为楚人后裔的自豪感。
慎子讲完楚史,指了指坐在两侧的两位书生,对诸子说道:“这两位均为本座弟子,坐在左侧的是鲁生,右侧的是徐生,均是博学之士。鲁生专门负责对年幼者进行识文断字的补习;徐生专门负责本座讲课之后的释疑解惑。从今日起,每天上午授课一个时辰,自学及答疑一个时辰,下午与上午相同。每天四个时辰的学习,不准迟到,每三天本座都要向大王汇报,望汝等谨记。”说罢,向两位青年书生略一点头,两手轻提衣袍,径直出殿而去。
慎子刚刚离殿,殿内学习秩序就出现了轻微骚动。三子熊耳是个跛子,是楚王商与宫外民间女子所生,出生后就被楚王派人接回了宫,其母则流落民间,不知所终。熊耳今年二十五岁,性格乖戾,阴狠诡诈,最是一个不甘寂寞,爱生是非的主。见慎子离去,胆子便大了起来,对二子熊通挤眉弄眼,嘴里嚷嚷道:“外人知道什么楚人历史?一派胡言而已。二哥你在大王那里能说上话,这宫学不来也罢,何必把我放在一群小屁孩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