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三眼铳的实际情况是,夫虏骑奔冲突荡,我马不能当。而我兵提木棍与三眼枪弓矢相杂,严阵以争一旦之命。木棍仅可击马,即中之不能歼。三眼枪眼太多,筒太短,送药无力,发多不中。弓矢固虏长技,以此相持,难以取胜。
到了明末时期大明jūn_duì已经不敢跟东虏野战,一旦相遇,只要对面的骑兵一冲,立刻把手中的三眼铳点火发射,也不管敌人有多远,能不能击中杀敌。大概只想凭借黑火药燃烧之后散发的大量烟雾来迷惑敌人,然后自己从容逃跑。
到了最后火器已经尽量少碰的东西了,因为大量明军的战败逃亡,后面的jūn_duì多是强征民壮。农民对火器的操作极为害怕慌乱,于是到了军官眼中,火器变的尤为误事。或向天而打,或手向前放铳而头已回顾走路。或先将铅子衔口中,忙乱装铳,忘子在口,顺气咽入腹中。或忘入铅子,或先下铅子,而后入药。或子小口大,照打时铳口一低,铅子流出。
火器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变成了一次性使用的工具,战场上打放一次之后就扔,然后再提刀作战。当然这跟火器的质量越来越差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于是都说北方工匠不善于制造鸟铳,南方工匠技艺更加精湛。
当然南方最先接触火器,很早就仿造打制,并且在戚继光清剿倭寇时,鸟铳就开始装备军中,并且作战时大放异彩,取得很不错的效果。鸟铳在南方得到重视,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当时天下财货半产于东南,百工技艺之人,也多出于东南,以江浙为首。东南手工业极其发达,也出现了很多工厂式的作坊和机厂。工匠的技艺总体水平要高出北方许多。
但是北方的制作水平差到什么程度,不但北方工匠制作不精,甚至连京师的鸟铳也是极其粗劣不堪的。嘉靖年间唐顺之在兵部郎中任上核查蓟镇兵籍时曾谈到:往年京师亦尝造数百管,其炼铸既苦恶,而又无能用之者,是以遂为虚器。
但是当时的制作流程不是流水作业,一杆鸟铳的许多流程工作都是一个人所做,一杆鸟铳一个工匠需要十几天,甚至一个月才可以做好。能够出现几百杆全部无用的枪管,不可能是单单工匠技艺的原因。鸟铳枪管需要精铁才能合格,而当时中国的精铁最好的是闽铁,而闽铁的价格要比北方产的铁要贵一倍,官员只需轻轻一拨,将闽铁换成北方所产之铁,就可以大赚特赚。因为三眼铳就只需熟铁就成,鸟铳是三根枪管改成一根枪管自然也成。而匠户在明代没有什么人身自由,各种征发抽调被拉去做私活也是很正常的。鸟铳无法在北方大规模制造装备,就可以看出官员的贪腐严重及户籍制度的崩坏。
“这么多武器,现在都是咱们的了,让士兵们都装备分了吧。”看到武备库这么多的刀箭及火器,王国忠看的眼睛都直了,立马欣喜的提议让人换装,完全没有想到黄海对着一把斑鸠火铳可以想到这么多。
“现在还不着急,先把武备库封存,让军法司派人过来清点造册,到时候再分发下去。府库里粮食和银子也要这样,既然最重要的府库和武备库都到了我们手里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城门了,你和蒋成立刻带人把四座城门都给占领关闭,之后不准任何人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