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嗤之以鼻,走时也没忘给他们闹闹动静:搬到椅子或是推翻桌子,以示警告。
让腊梅感到欣慰的是:侯万秋并没有自作主张,每谈一个,无论自己印象好坏,都对腊梅说,争取腊梅的意见。
好你个侯万秋,把个软皮球踢给了我。我给你实话实说,肯定惹你伤心;不说又好像我在阻拦你的婚事。
怎么办?
腊梅发愁了,便格外注意起身边的女人来,想给侯万秋物色一个能一心一意给他过日子的女人。
再怎么说,前世里是自己的前夫,这世里又依靠了他,不把他的生活安排好,腊梅于心不忍!
别看腊梅小,侯万秋却把腊梅当成了得力助手:只要腊梅在,算账的事侯万秋就撂给她。尤其是多笔的生意,他省去了一边称重一边计数的麻烦。
而腊梅都是计算一次,从来没出过差错,这又让侯万秋对她刮目相看。
为了记得清楚,也为了让卖的人心明眼亮,腊梅让侯万秋在地泵旁挂了个小黑板儿,一面是价格表,一面用来计数量、进行结算。
一天,来了一个骑着脚踏三轮车的老年妇女。货不多,却有好几样,纸袼褙、塑料瓶、饮料盒、啤酒瓶、铁器,分门别类地从三轮车上卸下来,摆放在地泵旁边。
“腊梅,过来计数。”侯万秋见来了买卖,样数又多,忙招呼腊梅。
腊梅一边用粉笔计数,一边观察卖主。
卖主是一个老年妇女,六十来岁年纪,花白的半截头发,一脸沧桑,粗糙的双手暴露着生活的不易。
“家就在附近?”腊梅问。
一般单来零卖的,都是附近村里的拾荒者。远处的多有都是骑着电动三轮车,数量也多。
“嗯,离着这里三里路的杜家营,来这里比去城里近的多。”对方回道。
腊梅:“今年多大岁数啦?”
“五十九。再吃一顿五更饺子就活够一个甲子年了。”卖主伸出一只粗糙的手,比划了一个“六”。
“我看你身体很硬朗!”腊梅无话搭拉话。
“咳,苦命人,有个能卖的就攒着,多了就卖一次。过去上城里,现在这里有收的了,比城里也近,以后就光上这里卖。”来人不无讨好地说,并冲腊梅一笑。
这一笑露出了嘴里的一颗假牙。
腊梅心里一动:这个人怎么这么面熟!
腊梅开动脑筋想了想,猛然想起来了:这个人很可能是前世自己的一个工友!
前世与侯万秋离婚以后,她不敢对母亲说。去又没处去,就到县城去打工。
由于没有钱,她与人合租了一间民房凑合着在里面住。合租房子的也是一个离婚者,与她同岁,姓刘名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