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二十八年前的记忆,三十岁以上的人们都还能回忆起来。年轻的如果与父母住在一起,就知道是这家的后代。单过的就不知道了。
不过,年轻人很少,都出去打工去了。
让腊梅没想到的是,乜寡妇的老年很幸福。
乜寡妇八十来岁,身体还挺硬朗,耳不聋眼不花,起居都是自己打理。
她还是住在原来的宅院里,但土坯房已经翻盖成红砖大瓦房。儿子王贵坤夫妇与她住在一起。
家里还有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儿,依偎在乜寡妇的怀里,一会儿摸摸她的眼睛,一会儿又拽拽她的耳朵,“老奶奶”“老奶奶”地叫着。乜寡妇张着没牙的嘴,“哈哈”笑个不停。
正要走,上午帮着卖胡萝卜的年轻妇女鲁平花回来了。进门喊爸爸喊妈,见了乜寡妇喊奶奶。看得出,这家婆媳婆奶关系很融洽。
“今天回来晚了?”王贵坤的媳妇耿兰翠问道。
“加了会儿班儿。”鲁平花一边脱大衣一边说:“上午买菜时,碰见建果嫂了,非要做伴儿赶集。
“买胡萝卜的时候,娇娇低血糖摔了个跟头,正好磕在卖胡萝卜的电子秤上,把额头磕破了一层皮。
“卖胡萝卜的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建果嫂非拽着小姑娘去医院。我一看小姑娘的摊儿没人守着,就在那里待了半上午。这样一耽搁,上午的活儿就没做出来。傍黑加了会儿班儿,也就回来的晚了。”
耿兰翠:“亏着是计件的,时间由个人安排。要是大鞭赶,累死也不行。大巧那人,不知道麻烦人是什么,以后见了她,躲得远着点儿。”
“咳,别提了,我都替她臊得慌。”鲁平花厌恶地说:“本来是娇娇自己摔倒的,不愿人家小姑娘,愣讹了人家二百块钱。”
耿兰翠:“这个人就是沾光取巧没够。能赖住的,找弯弯理儿也得赖上。谁摊上她谁倒霉。这不是一会儿半会儿了。”
真没想到乜寡妇的儿媳孙媳都这么懂事。她的孙媳妇帮助自己卖菜,连班儿都耽搁了,并且没一句怨言。
真没想到啊!
前世里,乜寡妇与陈锡林相好了十多年。大食堂时,她一直在伙房里帮厨。那个时代,干部多吃多占很普遍,大灾荒时,饿死的都是没职没权的老百姓。干部家属一个也没饿死的。
乜寡妇有陈锡林的照顾,一家三口平平安安度过了饥荒之年。后来条件好了,陈锡林也老了,两个人才断了联系。
之后,乜寡妇守着一双儿女过日子,没有抬身,也没传出别的风流韵事。
这世自己改变了她的命运,乜寡妇又将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
腊梅忽然间有些原谅乜寡妇:这也许正是乜寡妇的精明之处:用这种方式为儿女保住了一个家。
在孤独和羞辱中长大的儿子王贵坤,更能体会到母亲的不易,所以,也更加孝顺母亲。
言传身教,下辈人也孝道为先,形成了良好的家风。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望着乜寡妇幸福的晚年,腊梅不知道现实中自己做对了还是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