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中的海水乃《周易》文字和儒生的念头所化,海中美味的游鱼以及深海中的蚌类、矿产、珊瑚等,都是古人读《周易》时所产生的精华,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困惑、疑问或者真知灼见,让自己触类旁通,学问精深,只有在《周易》的书山学海中搜寻珍珠、宝藏,或者恶兽、歧念并解决,或者和别人交流,在知识之火的不断碰撞、燃烧,才能加深对《周易》的感悟和理解,才能增加自己的底蕴!
那些奇异的海兽,都是古人在畅游学海时产生的奇思妙想,或者学习时产生的恶念、歧念。只有自己能畅游学海,将一个个异兽击败、收服,才算是反驳了前人留下的谬误,推翻负面的思想,同样可以增进学识。
如果得不到这些,也可以身入海水,在里面畅游,用海水冲刷自己的文人身躯,淬炼躯体的同时,也能获得并留下一些自己的感悟!
如果在考试后能得到官印的庇护就更好了,这样就可以无惧海兽的攻击,下潜到深海中,采摘、收取大海中的珍宝,更可以到龙宫一探,获得远超同侪的能力!
海中危险,身后的书山也不太平,若要登山,唯有弃了保护自己的楼船才行,可是山上意马心猿、困兽、难兽、懒虫、瞌睡虫等儒生的天敌众多,以自己目前的状态,还是征服了学海,再登书山,才更有把握一些!
山伯入品后初入《周易》,所踏足的书山学海,是古今儒生对此地的共同影响形成的,他们读书所留下的感悟和疑问,都被保存在了书山学海中,被刚进入此地的山伯继承。
一旦进入书山学海,自己的所思所想,无论是真理还是谬误,都会持续地改变着这方天地的内容,如果能用学问征服各种怪兽,那么以后山伯对《周易》的理解,再也不会有困惑,如果有征服不了的怪兽,就说明山伯的学问还不精熟,对《周易》的理解,还不透彻!
在海面畅游,只能看到书表面的东西,得到书的广度,此所谓博而不精。只有潜入海中,才能得到书的深度,攀登高山,才能看到书的高度,遍览书山学海,才能得到书的精髓!
如果没有入品,也没有经过考试得到官印的承认,儒生就没有宝船,当意念进入一部典籍的书山学海后,只能在海滩上走动,游不得学海,也登不得书山,而且被海风吹拂、被高山威压的久了,还会使人受伤。每当暴风袭来,只能躲在石缝后、山洞里,或者退出书山学海,才能保护自己,否则被风暴吹散、吹伤魂魄凝聚成的身体,就会产生大量的恐惧、恶念,再加上没有入品后形成的宝典镇压,会令其一蹶不振,甚至还会改变儒气,成为奸人。
又仔细想了一遍关于书山学海中要注意的问题,山伯这才取过钓竿,默念《周易》经典,凝聚出一颗明晃晃的宝珠,系在了丝线的末端,钓竿探出窗外,垂入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