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昆明湖上,“湖光山色水潋滟”,真是一幅休闲的好地方!
过了一会儿,游艇到了北面的石舫边,杨文斌随着乘客们一起下了船。
石舫,在长廊西端湖边,其实就是装饰点景的一条大石船,亦名为“清宴舫”。
传说,其前身,是明朝“圆静寺”内的一处“放生台”。
所谓“放生”,简要可谓释放鱼虾之类的动物。
每年四月初八“浴佛日”,乾隆皇帝都要陪着他的生母孝圣皇太后到“圆静寺”内的一处“放生台”进行放生,以表他们从善之心。
久而久之,乾隆皇帝就由水联想起了魏征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思来想去,认为这句名言,尽管是非常有道理,亦可勉励朕注意处理好水与舟的重要关系,但亦使朕心理上总觉得这句名言,亦还包含有不吉祥的一面,亦是使朕犯忌的,怎么办?
乾隆皇帝琢磨来琢磨去,想起了圣祖康熙皇帝讲究避讳,普天下人凡是遇到书写“玄烨”二字时,都写成为缺笔字“”,以及将“玄”字改写成“元”,例如将《千字文》的首句“天地玄黄”,给改写成为“天地元黄”,将“皇宫”(俗称)紫禁城的北门“玄武门”,给改称为“神武门”,以示避讳,以示尊崇世祖康熙皇帝。
那么,我乾隆皇帝为何不大破大立,将“放生台”改建成为一条大石船放在水里呢?
这样,就可一举两得了,既能提醒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则又有示意“水只能载舟而不能覆舟”,使我大清江山永固。
相传石舫最初的由来就是这样的。
登上石舫,杨文斌想起了“中华美”那首歌:
“过去我们有许多许多世界之最,
四大发明有口皆碑有口皆碑,
长城运河把地球点缀,
还有昆明湖边的石舫默默地忍受着雨打风吹。
如今我们不再气馁不再沉醉,
好汉都有当年勇,当年勇,
也有过辛酸痛苦的泪,
记住流逝的千折百回,千折百回,
迎着时代流云奋起直追,奋起直追,
中华前程无限美,
……”
杨文斌嘴里哼唱着这首中师时学的歌曲,心想:“经过几代中国人的努力,我们的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被人欺侮而不敢回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然后,他折而向北,从万寿山西麓向上攀登,途中浏览了画中游,智慧海,佛香阁,排云殿,景福阁,多宝塔。
接着折而向西,到苏州街再折而向东,向北,向西,到了北宫门。
稍事休息,杨文斌又换乘公交车,约半小时的车程,到了圆明园。
圆明园由绮春园,长春园和圆明园三部分组。
杨文斌游历了缩微景观,黄龙阵,西洋楼,大水法,远瀛观等处。
大水法遗址是圆明园中西洋楼景区的一部分。
西洋楼景区的主景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特。
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颇具殊趣,是中西方文化的精髓。
大水法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会处,是园内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
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京城时将圆明园进行了浩劫,并放火焚烧,今仅存大水法、远瀛观的几个大理石石柱屹立在那里,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化的滔天罪行。
游览圆明园后,心情尤不平静。
同为皇家园林,颐和园与圆明园有相同的悲惨命运。
英法联军无恶不作,一把火焚毁了颐和园和圆明园。
颐和园被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建了,而圆明园却永远无法重现了。
悲哉,喜哉!
老佛爷当年也未想到,她所居住的地方现在已被开辟为景点,供游人瞻仰,怀念吧!
功哉,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