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里斯面无表情的给他行了个军礼,错过身朝办公室门口走过去。
“哈尔科夫的局势发展到这一步,不能具体说是什么人的责任,鲍里斯·阿尔希波维奇同志,”就在两人错身而过的时候,朱可夫压低声音说道,“所以,有些问题不宜过度追究。”
在这一番话里,朱可夫用了比较正式的称呼,而不是上级对下级的称呼。鲍里斯秒懂了他意思,因此,脚下一顿,用力点了点头。
看到他点头的动作,不仅是朱可夫,包括华西列夫斯基、瓦图京以及戈利科夫在内,几个人同时松了口气。
与上次不同,这次斯大林的办公室内没有烟雾缭绕的景象,而斯大林本人则是站在办公室左侧那张巨大的小会议桌前,正安静的看着桌上摆放的一张地图。
“鲍里斯·阿尔希波维奇同志,”听到脚步声,斯大林抬起头,看了鲍里斯一眼,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说道,“大本营作出决定,准备安排你以大本营代表的身份,去库尔斯克突出部看一看,布置一下那里的防御,你有什么想法?”
这番话说的直截了当,非常符合斯大林的行事作风,实际上,这也是他在哈尔科夫问题上认清错误,转而认同的鲍里斯的一个隐晦表示。
“斯大林同志,我认为仅仅依靠沃罗涅日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的力量,并不能稳妥的保证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安全,”鲍里斯走到会议桌边上,说道,“我们还需要一支庞大的预备队,为将来的战事,尤其是将来的反击做好准备。”
斯大林点点头,视线转到了地图上。他很清楚,鲍里斯所说的“将来的反击”,肯定是指的罗科索夫斯基连续数次推荐的那个库尔斯克大会战计划。过去,他并不认同这个计划,毕竟战场瞬息万变,谁都不能保证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但是现在,战场情况已经说明了鲍里斯的预判是如何的准确,经过哈尔科夫的进攻以及德军的反击,苏军在库尔斯克方向上的突出部已经形成,而德军镶嵌在库尔斯克两侧的两个突出部,也已经成型。军事上讲,突出部就是对阵双方的战争焦点,因为突出部的形成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突出部内的一方可以利用突出部向敌人的纵深发动突击作战,而突出部外侧的一方,也可以通过两翼的攻势吃掉敌人的这个突出部。纵观苏德战争爆发以来的历次大会战,双方的鏖战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突出部进行的——基辅战役、明斯克战役、莫斯科战役等等等等,都是如此。
换句话说,随着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形成,这场大会战的爆发已经由不得任何一方来做决定了,它必定会爆发,除非有一方选择主动撤退。可问题在于,谁能选择主动撤退?德军能撤吗?显然不能,因为他们一旦选择撤退,其整个南线战场将立刻崩溃,苏军将顺势挺进东乌克兰,从而为下一步收复整个乌克兰做准备。那么,苏军能选择撤退吗?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且不说军事上的因素,仅仅是政治上因素,就不允许苏军做出这样的选择。
库尔斯克的会战已经势在必行,苏德双方即将在这里展开的,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激战,鲍里斯的判断完全正确,这令斯大林非常欣赏。
“格奥尔吉同志建议我们调动草原军区作为预备队,你觉得怎么样?”斯大林问道。
“草原军区现在虽然有驻兵合成的四个集团军,但拥有的坦克数量还是太少,仅有不到712辆,”鲍里斯毫不迟疑的说道,“作为预备队,他们的实力还需有继续加强。另外,反坦克武器的数量也需要提高,否则难以支撑这场大规模的战事。”
“大本营计划进行全国性的动员,我们有更多的拖拉机手可以在短期内投入作训,至于坦克,我们可以调运,应该能补充一些。”斯大林双臂抱肩,思索着说道,“这方面的工作,我会安排给妥当的人去做,你需要负责的工作,鲍里斯·阿尔希波维奇同志,主要还是库尔斯克突出部的防御构建问题。另外,大本营对目前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指挥系统有所不满,一些指挥员的人选,也有必要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