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与其夫人和年幼的孩子于寝宫之中惜别。
其夫人叮嘱静姝,道:“你一女孩子家的,去了莫要与你哥哥添麻烦了。”
静姝点头,道:“我记住了。”
扶苏心中亦有等待,但父皇却迟迟未来相送,忽地拔腿急奔至父皇寝宫。
静姝心中一颤,亦跟着扶苏后头跑去。
嬴政见到扶苏,心中先是一惊,面上却不改颜色,道:“去便去了,无需话别。”
扶苏“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眼中已有泪水盈眶,喉咙中似有一块大石堵住,无法言语。
嬴政本欲去扶他起身,心下却又一横,斥责道:“我大秦的太子殿下为何这般软弱!”
他正说话间,静姝已站在十丈开外,忽地对上父皇的眼神,急忙低头缓缓走来,也跟着哥哥跪在父皇面前,心中异样,不敢抬眼。
嬴政背过身去,道:“走吧。”语气严辞,不容置疑,却似乎又有那么一丝忧哀。
扶苏和静姝二人磕了三个响头,却是一言未发,径自起了身离了去。
一行车队便行离宫中,渐行渐远。
车上气氛沉郁,行去甚远,静姝忽道:“哥哥,我是女儿之身,去至上郡,常住军中必是多有不便,若是哥哥同意,我便女扮男装如何?”
扶苏微笑道:“你一郡主之身,住在军中又有何不妥?”
静姝微噘起嘴巴,道:“如此,我便能好生与你、与蒙将军习得武功剑法了。”
扶苏听得静姝之言,心中忽地不那么难受,一时笑将出来,嗔道:“你这好不安生的一姑娘家,离了咸阳可是合了你的意了?”
静姝吐吐舌头,扮个鬼脸,道:“倒是甚合我的意了。”
一路上兄妹二人打闹笑面,多有生趣,早已没有别离情绪。
……
上郡。
路旁多生娑罗树、六道子等树木,树身高大,犹如身强体壮的将士立在此处守卫着这片疆土。
静姝扮男儿身,作扶苏身边兵丁,仅有蒙恬将军知晓她是当今的小郡主。
她在军中多受蒙恬指点,也常与士兵比试,颇有男子侠骨之风。
扶苏怕她孤独,潜一与她年纪相仿的兵丁与她作伴,名唤“筠廷”。
静姝与筠廷称兄道弟,筠廷问静姝名字,静姝思虑半番,道:“简如月色,福而祈安。我便唤作‘易祈安’。你便唤我作‘易公子’罢。”
她本意是为其哥哥祈求平安,心中甚是喜欢自己取的名字。
于是筠廷私下便唤静姝为“公子”,多有佩服之意。
二人练武比试,也时常自比江湖侠客,俨然自己就是浪荡江湖、远离朝堂的侠客了。
扶苏则协助蒙恬一起抗击匈奴、修筑长城,而对百姓又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上郡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地安定下来。
自打他们到了军中后,生活多苦闷,可静姝她却没有半点怨言,竟显得更加欢喜了。
扶苏越加佩服这个妹妹,连蒙恬都与他说起她的天赋奇佳,必是个练武的奇才。
但他们却只能感叹,感叹她是个女儿身,若非如此,也必定能够成为一代将相。
后因静姝年岁渐长,待在军中多有不便,扶苏身为一个兄长又不便多问。又因其母亲死前嘱咐,自己更是没能做到,也没能与他说一门好亲事,只是烦愁忧扰。
……
秦始皇三十六年。
适值匈奴退却,扶苏和蒙恬便带着静姝至上郡郡治肤施县,脱离了军中,总算叫他心中舒坦了些。
但军中事务仍是繁多,他们一到肤施县,便有兵丁来报,说那阳周县中多有纷乱,扶苏本才稍稍放下的心忽然又被提了起来。
蒙恬劝谏:“小郡主一个女儿之身,在军中自然不能长久作待,如今,我们刚到这肤施县,便又要往阳周县去,为何还要让小郡主受这般苦难呢?”
扶苏因此问道:“那蒙将军看是如何是好?”
蒙恬叹气道:“殿下知晓肤施县这县令倒是个老实之人,脾气也甚好,不如就将小郡主拖与他们一家人,叫他们好生照顾着罢?”
扶苏微皱起眉头,道:“如今县令也不知何去了,待兵丁回来报了,我们找到他再问一问,那时再做决定。”
蒙恬道:“是。”
扶苏长呼一口气,道:“也不知这静姝又顽皮去了何处,我们去找她罢。”
说罢,扶苏起身走了出去,蒙恬随后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