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大齐王朝的皇太子,从小在老太傅的教导之下,她早养成了一板一眼,行事端正庄严的个性。
“要是被太傅看见我这样笑,肯定会被罚抄书吧?”她心虚的喃喃自语。
但话又说回来,要是太傅看见她这身装束,嘴上还抹了胭脂,肯定会当场被吓得晕死过去,因为任谁也想不到,大齐王朝的皇太子,其实是个货真价实的女子。
知道这事的人不多,除去父皇拨给她的这些贴身宫人,还有父皇信得过的心腹,再无其他人。
“殿下?殿下?您在哪里?”外头蓦然传来如意的叫唤。
景华心下一惊,连忙出了厢房,学起平素那些宫人走路的模样,缩着腰,低着头,快步绕过衔接两个院落的九曲湖廊。
“真奇怪,侍卫明明说殿下来了锦和殿,怎么会找不着呢?”
与如意擦身而过的时候,景华连呼吸都忍住了,心跳如雷鸣。
幸好如意只顾着找人,也没仔细留意身旁的人,将她当成准备出宫的宫人了。
毕竟别宫不比皇宫,别宫里的吃喝用度,还是得有一批负责的宫人,定时出门去置办,因此偶尔会见到宫人换上百姓常服出门。
景华一路低着头,来到同样戒备森严,有着大内侍卫看守的后门。
“停。”侍卫把刀一横,挡下了她。
她暗叫一声糟,但还是不惊不怕的抬起了头。
侍卫看了她一眼,被她眉眼间那股气势震得一愣,好半晌才回得了神。
“把令牌拿出来。”侍卫不耐烦地命令。
“令牌?”景华愣了下,立刻回神,赶紧从怀里翻出令牌。
别宫里的宫人虽然可以出宫,但可不是随随便便,想出去就出去,还得跟别宫的管事太监禀告,领了令牌才能出去,而且还得详尽记下离开别宫的理由,以及去了多少时辰,回来时还得经过一番盘查与搜身。
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过去有人违抗圣令,没拿出令牌就硬闯离开别宫,听说管事太监安公公差人连夜快马加鞭,一封书信告到父皇面前。
隔没两日,京城那头就来了一批精锐的大内侍卫,将颖川一带上上下下都翻了过来,找着了那人之后,就地砍了。
打着养病的名义,她从小就被送到离京城有千里路的颖川的避暑别宫。颖川位在大齐王朝的西北边,照理说气候应该是偏寒,古怪的是,颖川这座城镇,正好建在一块福泽之地上,因此四季如春,而且盛产药草与药泉。
景华本来就是早产,身子确实比足月的婴孩还弱,当初轩帝就是用了这个理由,让她到避暑别宫养着。
当初这座避暑别宫,就是先帝为了养伤,看中了颖川能够活血的药泉,特地命人建造的,是以轩帝这举动是合情合理,没人会起疑心。
但,正所谓天高皇帝远,一朝太子养在宫外,毕竟让人有所猜疑,特别是景华的“真身”又是滔天机密,因此轩帝特别下令,分派到别宫照料太子起居的宫人,言行举止若有怪异,当机立斩,绝不宽贷。
于是别宫里头的宫人,个个乖得很,谁也不敢胡来,样样都照规矩来,毕竟大伙儿都还想活着离开这儿。
“你是胡嬷嬷的人?”侍卫检查过令牌后,又多瞟了她几眼。
由于胡嬷嬷是伺候太子爷的老宫人,还是当今皇后入宫时的陪嫁嬷嬷,身分地位当然非比寻常,一般太监侍卫见了,都要喊一声姑姑,好好巴结。
胡嬷嬷有了年岁,皇后娘娘体恤她多年照顾太子有功,因此特别批准她能自由出别宫探视家人,因此胡嬷嬷那边有一面御赐的令牌。
“我……民女是胡嬷嬷的侄女,是领了嬷嬷的命进别宫的。”
景华可不傻,自知她这张脸瞧来面生,如果硬要说自己是别宫里的宫人,很可能招疑,倒不如编个谎。
这些侍卫虽然负责守门,但是平时太子爷出入别宫,必定是乘坐轿辇,是以这些侍卫也没几个人真正见过太子的容貌,再加上……她现在可是穿着女装呢!
思及此,生平头一遭作女子打扮的景华,不禁摸了摸发上的珠花,高兴之余,又有点愧疚。
要是被父皇跟母后知道,他们不知会有多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