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作山南村可惨了,一半稻子都枯成干草了,只能欲哭无泪的望天兴叹,想改种旱物又愁天公不作美。
朱小蝉悲摧的来到这最困穷的一年,还是苦哈哈的穷人家,吃不饱穿不暖的老土农,家里最值钱的是炒菜那只锅和两床棉被,其他都是破破旧旧的,连桌子、椅子都缺角少腿的。
因为朱家刚分家不久,起因也是朱小蝉。
但这并非全是朱小蝉的因素,她只是一家人忍无可忍的导火线,朱小蝉的阿爹阿娘再也忍不下去,阿爹跪求朱家爷爷分家,涕泪纵横的磕破了头,宁愿吃点亏也要从老家分出来。
“你这丫头怎么又不听话了,不是叫你好好待在家里养身子,不要往外走动吗?你要爹操多少心呀!”朱大壮接过女儿递过来的水,他没急着大口喝,碗口直接往女儿嘴边一凑,要她先喝一口。
“阿爹,我好了,能帮着做事,你看我小脸红通通的,多有精神。”朱小蝉露出小米牙,笑得好不灿烂。
“哪里精神了,分明瘦得只看得见骨头,要不是那杀千刀的二牛,你好歹有点肉……”一想到女儿差点没命,李顺娘余悸犹存,心口那火烧得心肝都发疼。
小名二牛的朱仲耀是朱小蝉大伯朱牛头的二儿子,长朱小蝉两岁,和她姊姊朱小春同年,但小两个月出生,是个顽劣又难管教的胖小子,和他哥大牛两个人最爱整日里胡闹,横冲直撞的四处玩耍,平时不干活,只会欺负弱小。
祖母朱婆子重男轻女,孙是手中宝、心头肉,含在口中怕化掉,捧在手里怕摔着,简直是疼入心肝,舍不得打,舍不得骂,要什么就给什么,尤其是对长子这两个孙儿更是宠得不象话。
但是朱牛头还不是朱婆子最宠的孩子,她有三子二女,女儿早早就嫁了人,大儿娶妻董氏,生有二子一女,取名仲辉、仲耀、宝莲,老三朱实则有一男一女,取名仲登、青莲,妻子是镇上卖油郎的女儿胡氏。
胡氏有一张能言善道的嘴,善于吹捧人,朱实是么儿,从小就极受宠爱,而且最会跟朱婆子撒娇,满嘴蜜的惯说好听话,所以朱婆子的一颗心全偏向小儿子,什么最好的全给了他,偶尔也会想起头胎生的老大,从指缝间漏点肉渣照料长子。
至于老二,也就是朱小蝉的亲爹,是个老实苦干的庄稼汉,嘴笨得很,只知道低头做事,不会在朱婆子面前讨好,一个嘴说不出讨喜话,朱婆子怎么看他怎么不顺眼。
像这回的分家就极不公平,二十亩水田十五亩旱地,老大家得七亩上等水田、五亩旱地和一块祖产地,待以后两老去世,祖宅便由身为长子的他得去,而长子长孙又多三石粮食。
老三家分得也不错,六亩上等水田和四亩旱地,东边新盖的三间屋子归他们所有,还得了些银两,两石粮食和一头猪,并和父母同食同住,有分家跟没分家是一样的,照样赖着老娘过活。
最惨的是老二家,分得的是次等的水田四亩,最贫瘠、最难耕种的旱地两亩,没粮食、没银两,等同净户出门,从原本和祖屋相连的西屋搬到山脚下的老屋子,屋子不只陈旧,屋顶还破了个大洞,四壁皆透着风,冬日简直冷得不能住人。
还是李顺娘回娘家借了点银子,朱老头又偷塞了点钱给朱大壮,夫妻俩带着二女一子勉强修葺屋子,加上大舅兄、二舅兄来帮手几日才有遮风蔽雨的屋子好住。
最艰困的开头,什么都缺,什么都没有,穿越得不是时候的朱小蝉正好赶上了,这不叫倒霉,什么叫倒霉?
“阿娘,别说了,好歹都过去了,大伯母割了两斤肉,送了十斤白面过来赔罪,你就别老是记挂这件事。”凡事不爱与人争强的朱小春声音很细,轻轻柔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