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兄,做的如何?能否打动这朝廷的主考官?”
罗圭笑道,千百年来似乎考生们出了考场都会问这一句。
“只求孙山之前。”李卫国万年不变的还是这一句。
复试的成绩说不上不重要,不过也说不上太重要,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会试之前的热身,有的学子因为路途遥远,此时可能还未到京师,不能参加复试,不过同样允许参加会试,这复试在会试之后补上就好,阅卷的时候考官会综合两次考试的成绩给考生打分,以期公正。
会试是国家级的考试,大概是为了表示严肃,人家估摸也不愿像是之前的考试那样一锤子定音吧。
……
二月二,龙抬头。
这一天几乎全中国的学子都会去找剃头师傅修理自己的头发,学子们更是如此,约摸是期望自己能在考场中发挥出一个新气象,一众学子也都不吝自己兜里的那几个铜子,纷纷跑到剃头师傅那里剃头。
说是剃头,其实也只是修修边角就是了,《孝经》里第一句便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们对自己头发是颇为看重的,简直就是见发如见人,由此其实所谓的剃头也就是那么回事,修整一下边角好看一些就是了,图就图个吉利。
尤其学子们,大多出门在外,谁人不期望自己能在这京师的考试中来一个鲤鱼跳龙门,惊羡旁人?由此不管剃头师傅剃成啥样,学子们都说好,反正换了气象就好,李卫国有些好笑,这大概也相当于后世的换个发型,重新做人吧。
除了剃头,如今学子们闲来无事这就都去拜神。
不管什么神,这些个学子们几乎是盲目的遇神就拜,拜个魁星、老夫子、之类的李卫国也能理解,话说你罗圭瞅着一个路边小摊的灶王爷画像拜的那么认真干嘛?
灶王爷姓张,人管的可不是科举!
李卫国心里腹诽道,可是仍旧被罗圭按着拜了好几拜,李卫国摇了摇头,这娃,怪可怜,都魔怔了。
会试是大事,考前学子们一般不会出去风花雪月,偶尔有好这口的也都在会馆里找个半老徐娘应付一下了事也就是了,不过大多学子们如今也不再抱着书本狂啃,毕竟考期将近,能学到的东西有限,此时更主要的还是要放松心态,保证自己届时能正常发挥就好。
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大明各地有那么多的学子全都赶着来抢进士这碗饭,你纵使再有才,敢说自己必定脱颖而出,高中状元?
有就最好,没有三年以后再来呗!
科举太有诱-惑力了,足以让人心心-念念,绝不放弃,一个三年又一个三年,多少读书人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这科举?
“其实朝廷应该立块碑,敬给那些科举失败的学子们,他们,一样也是英雄!”
李卫国忽然感慨道。
罗圭脸色落寞,看来也是深有同感,这家伙是花了银子这才得了个秀才,至于乡试第一,乃至后来的会试第一都是自己都不曾想到的,自然心里也是颇为赞同。
科举是个独木桥,多少人抢着过?最后又有几个人到了那头?
剩下的,不都落了水?
偌大的大明朝,三年一届的会试,最后录取不过三百人,还是按照南北中的地域来录取的,多少满腹经纶的读书人这都“哀嚎”着落第?
气氛一时有些沉闷,两人都不再说话,是啊,科举路上,失败者,一样是英雄!他们不一样同自己蹲坐号房数日写就了许多妙笔生花的好文章?最后落第,可能只是因为没有对了考官心思,他们不可怜吗?
“学成千般手艺,卖于帝王家,可殊不知伴君如伴虎?”
出言一样谨慎的罗圭如今也来了这么一句,也在感慨世事无常,尤其像他这种花钱捐来的秀才,怕是这种感触会更为深刻些。
其实就算你科举高中,入了朝堂,就能立即施展自己抱负吗?
皇帝和朝廷那些元老们不打你打磨的利利索索,他们都绝不会用你的!远的不说,就说当下朝堂中有个徐阶、张居正,他们不都是在黑暗的时代里默默隐忍最后养肥自己一击致命?
明代的生存哲学是隐忍,当然也不能一味的隐忍,这是个十年磨一剑的时代,不似后世那般快餐文化,这个时代里任何人都没有绝对的自由,且不说平民老百姓动辄获罪,其实皇帝还不是?
可不管怎样,生活总要朝前看,李卫国笑了笑,自己如今也学着身旁这群学子们整日多愁善感了,还哪里像是一个穿越者?
李卫国一笑,不再提这个话题。
游玩几天之后,一众学子们这就迎来了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的会试。
仍旧是在京师贡院,仍旧有那么多的兵士把守,仍旧是卯时一刻,一众学子鱼贯而入,开始了这人生中几乎最重要的一次考试。
照例主考官训话几句,考生找到自己号房,巡绰官击响云板,今年的会试考试正式开始。
只要会试得过,就算是把一个进士功名稳稳的抓在手里了,由此一众学子们也是严阵以待,一个个的脸色都是颇为严肃,只求能在这会试中来一出一鸣惊人,来一出鲤鱼跳龙门!
……
九天之后,会试结束了。
出考场的时候学子们都是如释重负。
如果问你会试之后的感觉是什么,一个字,累,两个字,很累。
试想一下全中国的精英们此时都跟你一样在一个贡院里奋笔疾书,而且一年朝廷也只要三百个名额,那心里要顶着多大的压力?
况且那号房里比蜗居好蜗居,神人受得了?故一众学子如今考试完什么都不顾,这都紧着奔着会馆去了,只期能睡个好觉,九天下来,太累了。
成绩呢,听天由命吧,到了这步田地,能来考试的都不是凡夫俗子,谋事在人,成不成就看老天爷和魁星老爷了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