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非非还在想着怎么跟贝小默接触,贝小默却已经准备着与刘非非正面交锋了。
作为一家媒体,它制造任何轰动效应的新闻,除了体现自己的社会公信力之外,无一不是在为媒体本身的发展服务,当然,这主要包括经济上面的发展。
这无法责怪媒体本身,如果媒体不赚钱,无法养活记者,于是也就不会再有新闻,甚至它连印刷厂的印刷费和纸张费都付不起。
香江日报同样如此。作为内地的负责人,贝小默的任务不仅仅限于新闻报道,还有一项同等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为报社的经营活动服务。
说得明白一点,贝小默需要每年交给报社三百万的经营收入。这不算多,对于任何一家媒体来说,都不是一个大数字。
吴良镛当初看中的是贝小默的才华,但是社长却不仅仅是为了在内地设一个新闻机构,他看中的是内地巨大的经济利益。
虽然吴良镛一再帮着贝小默说话,但社长也发话了,如果他只能做新闻不能做经营的话,我宁愿在内地发展一家广告公司,新闻质量怎么样比起经济利益来,那都是无关痛痒的事情。
吴良镛踌躇了很长时间才跟贝小默传达了社长的这番意思。
贝小默心想,这点钱自己倒也出得起,但今年上缴了明年怎么办?如果离开香江日报,自己这段时间的风风雨雨就算白忙活了,再一想,为报社做经营,不也同样是为自己今后创建商业王国热身嘛。
于是宽慰吴良镛,“吴总,没问题,我也愿意涉足一下经营,我会努力完成报社下达的各项任务。”
话说出去就要兑现。贝小默想了好几天,突然醒悟,为何不借助官员的力量来达到完成报社经营指标的目的。
与刘非非交锋这么久,也该到了面对面的时候。
贝小默其实也很清楚,仅凭媒体的力量是无法把这些贪官污吏绳之以法送入大牢的,即便自己拉下几个官员,但形形.色.色隐藏在各个角落的贪腐行为,你能全部挖出来?杀了刘非非,照样会有李非非、张非非出来。
既然这样,那么不妨与官员合作一下,我不惹你但要用你,各取所需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
作为记者,这无疑是悲哀的。但现实就是这般无奈,贝小默知道自己个人是无法改变的。
但要接触到刘非非,逼迫他与自己形成合作的默契,舆论监督是最好的敲门砖。
这样的机会再次降临,贝小默决定好好利用。
当地报纸《南华晚报》的一则报道吸引了贝小默,上面说,市长刘非非为南华市的形象工程“汉玉大道”剪彩,冠之以什么开创了南华市旅游史上的新纪元云云。
实地去看了一下,才发现这又是一个无知的官员拍脑袋的“创意”。
他们愣是拉了一些惯常溜须拍马的所谓史学家,把一座荒山吹嘘成什么道教的发源地,冠之以“圣山”的名号,而后又投入一两百万上硬是开了一条路。
开路就开路吧,南华的老百姓也的确需要一个休闲的地方,把这座荒山好好打理一番,还是可以作为人民群众锻炼身体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