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于是宁致隔三差五地打电话,那时市里到处是插卡电话,家里呢,也是孩子们都在外边,是村里还为数不多有电话的一家。霁夏比电话接线员还诚恳,还敬业,只要家里电话一响,她一定会第一个跑过去,而电话就放在炕上一面墙里凹进去的一尺见方的小木框里。霁夏接电话的姿势那才潇洒呢,一手握着电话听筒,一只脚搭在小木框上,眼睛东张西望,不时还吃点东西,搞的电话里都有咯吱咯吱的声音。她会喋喋不休的告诉宁致:“妈妈,我奶给我做了一个小书包,我都会写100多个字了,早晨起来就写”,“奶奶真笨,给我买的生日蛋糕都掉地上了,妈妈,全都碎了...”有说不完的她的“大事”,夏天还好,冬天冻得站都站不住,宁致依然磕磕嗒嗒着站在插卡电话前听着,然后就是掉眼泪,夏爸此时根本不着边,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有一天,突然想给霁夏买东西了,就买了吃的果冻、糖果、画笔,橡皮泥,还有衣服一大堆捧回来,害怕霁夏会把橡皮泥当吃的,就塞了个纸条:捏着玩的,不能吃。用袋子装好,放小箱里邮回去了。大约一个星期,赶紧打电话询问,早收到了,可能只用了四五天,并不是特快,速度真是不慢。霁夏已经接过电话了:“妈妈,你买的东西都可好了,衣服漂亮,糖也是我没吃过的那种,对了,对了,那个小盒子里是什么,可不好吃了”,果然不出宁致所料,她还真就吃橡皮泥了。而起始还是夏爷率先品尝的呢,还是夏奶看见了宁致塞的纸条,才都不吃了。“妈妈,那可怎么玩儿啊”宁致还得悉心的告诉她一遍玩法,霁夏高兴的跳了起来,啰啰嗦嗦地说了一大堆,看来,这样还真能让霁夏感觉到幸福了。宁致会隔一段时间就邮寄一次,这也成为了霁夏翘首期盼的好日子。
太大期望往往回有更大的失望。因为打算第二年重新安排生活,就把夏爸还有宁致的衣物寄了回去。蹦蹦跳跳的霁夏和夏爷扛了回去,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啊,这什么呀,怎么没有我的好吃呢,霁夏失望极了。一接到电话就质问宁致:“妈妈,你那邮的什么啊”,赶忙解释半天,但好像并未得到原谅,霁夏说了几句就不和宁致说了,虽然宁致一再答应回去会买好多好多的,也没奏效。
如果一段时间无意中给了孩子一种期望,就一定要坚持,那就像一个无言的承诺,一旦中途有变,会极其伤害孩子,霁夏就被伤着了。最初的狂喜,而后带来的沮丧,是霁夏不愿承受的,而宁致一时也无从判断其中的得与失。
作者有话要说:
☆、辗转的学业
时间穿梭如剑,宁致也随着夏爸在辗转着城市,始终都未能如愿以偿。外面的世界并不好闯,流浪的日子并不容易。
那一年春节,再看到霁夏时,已经上学了,但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夏奶疑惑:“霁夏会写可多字了,写的也好看,记性更是好的不得了,就那个阅读书有一页写吃食物,里面几个水果,几个饼子,几碗汤,背的一字不差,我也就是有时给她念一念而已,你要不去和老师谈谈吧,看看这是怎么回事”。宁致觉得太有必要了,事业一无所成,总不能耽误了孩子啊。找到老师家,坐了一会儿,老师很中肯的建议:“你家孩子脑子可够使了,咱们村里的条件你也知道,可能的话,你还是把孩子带到城市里吧,留给她奶生活上没有问题,可学习上我觉得还是你们亲自辅导孩子好,别埋没了孩子,再说还是城市的条件好”。宁致觉得老师说的很有道理,真该考虑孩子的去留了。
于是,全家人都共同探讨霁夏的学业了。正好夏叔要扩张他的生意,有一个小型厂子需要人看管,决定让宁致去,就这样,也就确定了把霁夏带出去。第二年春天,霁夏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她的爷爷奶奶,踏上了最初的求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