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历史上中国(并不光是汉人,胡人也在战乱和各族之间的屠杀中死掉了一大半,除了极少数最终的胜利者,没人原意生活在那个年代。)的第一个黑暗时期“五胡乱华”来说,其实祸根早在“昭君出塞”之时就已种下,因为那根本就是“无功而赏”(因为只是名义上称臣罢了,连投诚都算不上,胡人随时都可以叛汉自立,这算什么功劳啊?),破坏了赏罚的原则。而且赏赐得来太容易,那些胡人就不懂珍惜,更不会生出多少感恩之心。
而由于获得了汉朝赏赐的无数钱粮,又获准内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长城以南,“五胡”的人口在那几百年里如滚雪球般暴涨。当西晋因为“八王之乱”而元气大伤的时候,北方的胡族人口居然已经与汉人相差无几了。而且胡人之前因为可以从汉晋皇帝那里获得相当数量的“补贴”,所以可以养活大量的脱产人口,这便为他们的首领提供了无数潜在的兵源;而汉人百姓则因为要负担更重的租税而苦不堪言(因为皇帝赏给胡人的补贴其实都是汉人百姓的劳动果实啊),不得不终日劳作以养家糊口,尚武民风因而渐渐消退(再没闲暇练武,也没那个财力,穷文富武啊。)。各族力量此消彼长,而“八王之乱”不但自毁长城,也令胡人发现西晋政权早已是外强中干,到这个时候,恐怕傻子都会想到乘火打劫了
不过,“五胡乱华”之所以会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悲剧,与当时汉胡之间业已存在的民族矛盾也有很大关系(注1)。这也不能全怪那些胡人恩将仇报,汉人也有过错,因为在那两三百年的时间里,内迁的五胡一直深受汉人歧视,甚至连官商勾结将胡人作为奴隶贩卖谋利的劣迹也屡见不鲜(注2),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
这就好像你一方面资助某个穷人家的孩子上大学,另一方面却整天当众羞辱他,你说那个孩子是会感谢你,还是恨你呢?考虑到那些胡人既然能够厚着脸皮年年收下这“嗟来之食”,其寡廉鲜耻可见一斑,再加上那些赏赐来得又太容易,而且还是首领们转交(注3),恩情自然几乎感觉不到,诸胡记仇而忘恩也就可以理解了。《君王论》里说过,一个伟大的君王要令人恐惧,却不能令人憎恨,套在民族关系上也是完全适用的,而中国古代的历代汉人皇朝全都弄反了
想通这点后,赵旉赫然发现原来世界上类似的错误竟然无处不在,看来记忆中美国日益严格地约束种族歧视行为确有那个必要。例如,赵旉前世看过一些带有民族主义倾向的铁血型yy小说,当时的确挺爽(是对应民族的话),但现在来看,其中一些情节的设定与处理多少有些不妥,而书评区就更是什么鸟都有。虽然散布偏激言论(注4)的只是极少数人,却会影响很大一片人群对于民族和国家的看法,负面作用可是很大的。虽然某些似乎是针对主体民族的政策很令人蛋疼,但抨击的着眼点不应该集中于民族的角度,而更应该从“公平”这两个字着眼,副作用会小很多
虽然心中计议已定,但立国思想的转变是不宜疾风骤雨的,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赵旉逐渐清除了此前改革中的民族主义因素(还好相关教育只进行了几年,要不然可就麻烦多了),并开始以核心为“(形式上)公平”的新思想“教化”臣民。赵旉的新思路不但成功地缓和了领地之内的各种矛盾(注5),而且还以此为借口对外界持续施加影响。许多年后,史家们在分析这所谓的“反民族主义”时,惊人地发现这种看似与民族主义南辕北辙的思想竟然与民族主义思想本身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还能始终牢牢地占据道德上的制高点,令那些被干涉的国家憋屈不已。对此,专家们的结论是“巧合,这绝对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