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赵构毕竟是个顾念旧情的人,虽然精力有限无法做到雨露均沾,但在一些细节上还是非常注意的。当初赵旉远出不归,赵构甚至模仿儿子的笔迹给她写信,以免其得知后忧思成疾,而其后双方几乎就要开战的消息自然更是对潘贤妃严格保密。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潘贤妃最终还是得知了此事,结果当场就晕了过去。被路过的宫女救醒后,她满脑子想的都是儿子的事。可是潘贤妃深知自己对于赵构没有多大的影响力,而且赵旉又是她的儿子,说出话来缺乏信服力,于是她立刻找到自从回来以后就终日深居简出、只是吃斋念佛的韦太后,向其哭诉求助。因为这世上对赵构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这个曾经和他相依为命十几年的母亲了
韦太后一向极为重视亲情,再加上当初要不是赵旉派人接应,她能不能平安返回大宋都很难说,所以她一直对赵旉这个长孙极其疼爱,即使他因为公务繁忙而很少来临安向她请安,韦太后也从没放在心上。赵构自然知道这一点,因此,这次赵旉的事他也一直瞒着母亲,而妃嫔们摄于赵构的严令和吴皇后可能的报复,都不敢多嘴,更别说是那些没什么地位的宦官宫女了。但潘贤妃既然也在被瞒的名单之列,自然不知道赵构的禁口令,何况为了她的儿子,别说是赵构这个大宋皇帝,就算是玉皇大帝(如果真有的话)的命令,恐怕她也不会有半点畏惧
韦太后一听就气坏了,不过在北方那么多年的苦难都熬过来了,老太太的心理承受能力那是相当地强,再加上她对赵旉的感情毕竟不能与潘贤妃这个生身母亲相比,倒是没有像她那么激烈的反应。然而,韦太后虽然急着想要阻止儿子自残骨肉的愚蠢行径,但她毕竟年事已高,走路快不了,于是潘贤妃就遵她的懿旨,赶在她前面拦住了准备出宫的赵构。
潘贤妃深知自己请出太后帮忙的做法很可能激怒赵构,那时反而对儿子更加不利,便没有立即请出懿旨,而是一副哭天抢地的模样,试图以亲情打动赵构。由于爱子之情的确发自肺腑,潘贤妃假戏真做的景象令赵构也为之动容,尤其是她的一句,“官家已经有了两个儿子,而且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皇子,可臣妾这一辈子,就只有旉儿一个而已,若他有什么过失,臣妾宁愿一死,以赎其罪!”不觉勾起了赵构一段久远的回忆
那时赵构还很年轻,为了引起父兄的重视,而甘冒奇险接下了出使金营的重任,其母韦氏也因此由婉容升为贤妃。但那时的韦氏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并没有半点喜悦,反而披头散发地跑到太上皇赵佶的寝宫外面失声痛哭,泣求他收回成命,“太上皇有三十三子,而妾独此一儿!”
虽然由于那么多皇子之中唯有赵构一人挺身而出,赵佶最终还是拒绝了韦氏的要求,而赵构也由此因祸得福,意外地成为了南宋的开国之君,但母亲的泣语和当时的景象至今依然清晰地铭刻在赵构的脑海里。此刻见到潘贤妃以相似的仪容神态说出类似的话语,赵构也随之落泪,一时没想起追究消息泄露的责任,反而轻声安慰道,“你放心,虎毒尚且不食子,朕又岂会忍心加害自己的亲生骨肉?只是这件事并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最后还得看旉儿他何去何从”。而吴皇后对潘贤妃的心情感同身受,出于内疚,她那一向伶俐的巧嘴此刻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一耽搁,韦太后终于及时赶到了这里,她不等赵构上前问安,就马上将所有的闲杂人等都赶得远远的,只留下他们mǔ_zǐ与吴皇后、潘贤妃这区区四人。赵构心有灵犀,立刻预感到风暴降至,脸色微微一变,但出于孝道,还是马上低下头来准备挨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