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再好不过了,汉人本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即使主动出击也只是为了消除潜在威胁,如果契丹人真有诚意,那么不是正好让国内百姓过一段太平日子吗?反正历史上的经验也证明了,胡人一旦汉化,儒学的副作用比在汉人身上更大
既然计议已定,赵旉立刻准备起西行事宜,由于知道此事告诉父皇的话他肯定不会让自己冒险远行,所以赵旉干脆来了个先斩后奏,还不到十天就一切准备就绪,随即率队出发,结果赵构知道后急吼吼派出的使者愣是没追上
赵旉一次性带上了两千名归顺了的契丹骑兵,既然要去面会耶律大石,让他验验货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过这些人毕竟大多归顺未久,其心未定,为了确保赵旉的安全,岳云率八百余名精锐的内卫骑兵随行保护。这八百多人不但具备极强的战斗力,而且经过孙默的仔细挑选,基本可以确认每个人都忠诚可靠,正是有了这些人的保护,一向忠心不二的孙默才能放心让赵旉西行
精锐部队自然有特别的待遇,他们不但每人配备了六匹战马,以确保他们不但可以通过换马连续作战,甚至给养装备也完全可以由马匹负载以实现同速机动,战术上的灵活性因此大大增强,甚至可以使重骑兵达到轻骑兵的行军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支不足一千人的骑兵,若采取机动作战的方式,即使上万敌军也不是他们的对手。而即使正面作战,他们也完全可以战胜数倍于己的劲敌,因为他们是这个时空世界上第一支全员装备了火器的部队
在历史上,枪炮等管型火器的大量应用令骑兵陆战之王的地位迅速削弱以至不保,但在中国明朝,骑兵所用的三眼铳却比步兵所用的火器在战场上取得了更加明显的效果。原因很简单,三眼铳的加工难度小,质量要求低,基本上不会炸膛,而且还可以当锤子来用,适用性很强。归根结底,三眼铳其实是一种带有热兵器属性的冷兵器,非常适合冷热兵器过渡时期的jūn_duì,但由于长度不够,步兵拿来战斗的话并不好用,所以三眼铳被骑兵沿用了很久,而步兵所用的三眼铳则早早就被淘汰了。
而卫军的火器工场因为赵旉对炸膛的特别重视,也是这类骑兵所用火器首先在军中得到推广。不过,由于陈灵提出的可丢弃药筒设计,骑兵只要手法娴熟,将可以在马上完成重新装弹,即使只作为热兵器使用,也有相当大的威力。
而且因为工艺不断革新,以及在更先进的管理制度下工匠们干活较为认真细致的缘故,虽然这种三管马枪依然和它历史上的同类一样有着精度较差、射程较近的缺陷,但比起历史上明朝射程只有三十来米而且单发时几乎不可能打到人的三眼铳,却要强上太多。
而岳云这次带着上路的八百多人所装备的样枪,性能则更加出色,因为这些家伙个个体力过人,所以可以将枪管铸得更长更粗(注1),而且因为制造数量较少而且又是样品的缘故,枪膛内壁也打磨得更为光滑,精度也有所提高,至少在测试中,十五丈以内的距离上,只要三管齐射肯定可以百分百地打到一人高的靶子
当然,这样一来,这**枪若由普通士兵使用就显得过于沉重,不过好在这批官兵个个都有一把子力气,坐骑也都是精选出来的,完全没有问题。而岳云的那把特制货就更加恐怖,别人是三联装,他却是六联装,而且还玩双枪,那份量都快赶上他以前的一对铁锥枪了,这厮还嫌太轻不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