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的降雨情况:各种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大汉帝国各州的降水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差异。
大汉帝国降水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大致从湿润的东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递减,在西域州和图州(今西亚一带)出现最干旱的荒漠地区。
(1)安、泰、交、广四州及其附近,因处于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常年阳光直射或近于直射,温度高、湿度大,年雨量超过2,000毫米。由于太阳直射一年有两次越过赤道南北移动,因此雨量分配在一年中也有两次高峰,但总的来看,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2)大汉帝国东、南部,青、豫、荆、冀、幽、安、泰、扬、广、交、辽、瀛州和兴州、以及荒州(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因受太平洋季风和西伯利亚干陆风影响,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年降水量从南向北渐减,多在600~1,000毫米之间,是亚洲著名的季风夏雨区。这里个别迎风山坡,降水特别丰富,如著名的世界湿角乞拉朋齐即在此区。另外,个别地区,冬季风从海上吹来,又受地形抬升影响,也有很多降水,如安、泰、扬、广、交、瀛五个州都属冬雨较多的地区。
(3)荒州(西伯利亚,属于北亚),面向北冰洋,一般是少雨区域。北亚降水分布,随着距离大西洋的远近而从西向东递减,西部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其它地区大部不超过350毫米,东北部则减到200毫米;但到太平洋沿岸一带,受海洋季风影响,则降水又较多。北亚气候寒冷,蒸发较弱,冻土广布,虽降水较少,但仍为冷湿环境。